课堂互动1.生:这是一篇报道,文章的标题可以直接用副标题即可,为何采用了正副标题?师:问题提得很好,你已经明确了正副标题的作用。大家考虑,正标题化用了谁的诗句?生:朱熹《春日》中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师:这样的标题有什么特点?生:形象生动,富有寓意。师:寓意何在?生:歌颂邓小平第二次南方谈话大大促进了深圳及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发展。师:这样正标题形象生动,引人入胜;副标题揭示出这篇通讯报道的主要内容。2.生:报道开始部分都有导语,本篇的开始也是导语吗?师:是导语。那么大家概括一下这篇报道导语的主要内容。生:点明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师:很好,这是我们学习新闻报道首先要注意的地方。抓住导语,就可以弄清楚这篇报道的主要内容。3.生:老师,新闻报道往往有背景内容,第一部分有这样的内容吗?师:当然有。大`家思考一下,看有几处?生:两处 师:具体说是什么内容? 师: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生:补充说明小平同志与特区的关系。师:记叙方式上属于哪种方式?生:记叙形式是插叙。 4.生:老师,在第三部分中为什么要详细描写邓小平的游览活动?师:一是证实了深圳在改革开放中所取得的伟大成绩,二是表现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与人民心连心的高尚情怀。 5.生:老师,邓小平同志 的深圳之行,可写的内容很多,作者在通讯报 道中是怎样选择与安排材料的? 师:这个问题有些难度。就全文来看,因为写的对象是邓小平,所以从政治思想角度选材着重写邓小平同志的言论。因 为这关系到当时中国的命运。安排上:①按时间顺序,分小节,眉目清楚。②头尾呼应。6.生:老师,本文的中心思想如何?师:同学们可以试着总结。生:本篇通讯生动地记叙了 1992 年春天小平同志第二次来到深圳考察的主要活动和他在这里发表的许多重要谈话。小平同志的重要谈话使深圳及全国再一次涌起改革开放的春潮,对当时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