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讨论性报告 4 篇篇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讨论性报告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情况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培育青少年良好的思想品德, 打造书香校园, 巩固提高我市素养教育成果, 接到自治区关于开展大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调研的通知后, 局领导非常重视, 立即进行了调研、 并总结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推动中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 主要举措及经验启示。 现把调研结果简要总结分析如下: 一、 调研工作目标 让中小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法律规范, 健全的人格, 提高文明素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人生观; 用国学经典传统文化之光, 照耀指引孩子们健康成长, 受益终生, 并让他们勇于担当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 二、 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 教育内容: 以《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汇编》 读本为学习内容体系, 各中小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选择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学习。 各年级课程设置如下: 幼儿园学习《弟子规》, 一年级学习《三字经》, 二年级学习《千字文》, 三年级学习《孝经》, 四年级学习《大学》, 五年级学习《中庸》, 六年级学习《论语》,七年级学习《孟子》(上), 八年级学习《孟子》(下), 九年级学习《道德经》, 高一和中职一年级学习《寿康宝鉴》, 高二和中职二年级学习《礼记》, 高三学习《周易》 等。 (二) 教育途径: 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 结合专题活动和社会实践等途径, 确保教学效果。 1.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 我市中小学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同时学校还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于各学科教学过程中。 2. 主题活动。 各学校根据自身实际组织进行经典诵读大赛、 传统文化知识竞赛、 书画竞赛、 名人名家故事演讲竞赛、 传统文化专题晚会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 寓传统文化教育于丰富多彩活动之中。 3. 社会实践。 各地各学校结合教学工作, 并利用寒暑假、 传统节日、 重大纪念日等有利契机组织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加深了解传统文化丰富内涵。 二、 主要举措 (一) 营造教育氛围 营造浓厚氛围。 开辟传统文化走廊、 学习园地、 专栏、 专刊、 网站、 网页等阵地。 在学校墙壁、 走廊、 教室、 橱窗、 寝室等地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