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预习参加教学汇报材料最初阶段,预习与课堂教学表现为并列式形式。学生的预习只是常态下的预习,是感性的,是人人皆知、人人都做的,老师的课堂教学与学生的预习呈两张皮现象。也就是说,当初老师的所谓布置预习就是告诉学生预习第几课,至于具体预习一些什么内容,达到什么程度,老师自己不清楚,学生的预习也只是处在最基本的字、词的默写,课文的朗读或者加减乘除的计算上,课堂教学中老师按自己的教学设计的方案从头开始,按部就班地进行,学生的预习无法运用与课堂的学习中。第二个阶段,预习与课堂教学的表现形式为结合式。这时老师虽然给出了预习目标,但预习目标很笼统,不具体。预习是学生在老师给定预习目标的基础上进行优生突围式预习,是理性的。这一阶段的课堂教学呈现出的特点是老师的教学开始与学生的预习相结合,在课堂上先让优生当小老师讲解、介绍自己的预习成果,或在检查预习效果的同时,老师发现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教学,当堂训练,达到以教促学的目的。第三个阶段,预习与课堂教学的表现形式为参加式。这时老师制定出了恰当,具体的预习目标。如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位数口算加法”教学中老师设定的预习目标是:1、你会口算两位数的加法吗?2、用哪些方法口算的?哪种方法最优?这里不仅有预习的内容、具体的目标,还有方法的设计。学生进行自主能动性的预习,然后进行课堂展示,参加教学,有了质的飞跃。这一阶段的课堂教学是学生充分参加展示、沟通的过程,使每一个学生都投人到学习活动之中,都有表达和沟通的机会,在平等对话中产生新的思想和认识,丰富个人体验和经历,并碰撞出新的智慧与结果,进而提高自己改变现状的自信心和自主能力。二、学生预习使课堂教学发生变化:1、老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变化,教会知识变为教会学习方法。以往我们讨论较多的是怎样教会学生一节课的知识点,而现在我们更多讨论的则是怎样制定预习目标,怎样教给学生预习、展示沟通的方法。2、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课堂教学发生变化。自主、展示、探究、合作、沟通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强化课后训练变为提前主动演练、超前练习,变被动为主动。表现在:a、从时间看学生课堂上的活动和训练时间变长;b、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更多的学生走上了讲台,学生参加教学中,体验知识的生成,感悟学习方法的形成,使学生的成就感大大增强,学习兴趣越来越浓,自信心越来越高;c、学生展示预习,自主探究,合作沟通,强化训练真正体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