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积极人格理论分析研究 应用心理学专业VIP免费

积极人格理论分析研究 应用心理学专业_第1页
1/12
积极人格理论分析研究 应用心理学专业_第2页
2/12
积极人格理论分析研究 应用心理学专业_第3页
3/12
积极人格理论摘要: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本文对积极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基本主张做了简单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对积极人格理论做了分析。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积极人格理论一、积极心理学的概念积极心理学(PositivePsychology)是美国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正如KennonM.Sheldon和LauraKing所说:“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和美德的科学。”积极一词来源于拉丁语POSITUM,它的原意是“实际”或“潜在”的意思,这既包括人潜在的内心冲突,也包括人潜在的内在能力。积极心理学把自己的研究重点放在人自身的积极因素方面,它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包括心理问题)做出新的解读,从而激发人自身的力量和一些优秀的内在品质,并利用这些力量和优秀的内在品质来帮助人获得良好的生活和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首先提出积极心理学这一概念的是心理学家Seligman和Csikzentmihlyi。1997年Seligman就任APA(AmericanPsychiatricAssociation)主席一职时提出“积极心理学”这一概念,随后,愈来愈多的心理学家涉足这一研究领域,逐渐形成了一场积极心理学运动。二、积极心理学的历史现代心理学研究,一向给人以神秘而晦涩的印象。侧重挖掘人类心理深层的文艺作品,如现代绘画、诗歌、意识流小说,无不与焦虑、抑郁、幻觉、狂躁、变态等关键词紧密相关,而比较通俗的以“心理分析”著称于世的电影经典之作《沉默的羔羊》、《雨人》等更可见大众普遍观感之一班。事实上,一个多世纪的心理学研究状况的确如此,美国心理学家Myers作过一个统计:对1887年至2000年《心理学摘要》(PsychologicalAbstracts)电子版的全部论文进行搜索,涉及“焦虑”的论文有57800篇、涉及“抑郁”的有70856篇,而涉及“喜悦”的仅有851篇、涉及“快乐”的也只有2958篇。归类而言,涉及消极心理学状态和积极心理学状态的论文数之比为14:1。然而进入新世纪前后,讨论幸福、健康、快乐、宽恕等积极心理品质的论文数量急剧上升,并几年间迅速在美国形成“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热潮。其实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渊源,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Terman关于天才和婚姻幸福感的研究,以及荣格的关于生活意义的研究。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这种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中断了,战争及战后心理学的主要任务变成了治愈战争创伤和治疗精神疾患,心理学对人的积极情绪的研究似乎被遗忘了。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一些心理学研究者开始探索和研究人的积极层面,大大地推动了积极心理学的发展。特别是马斯洛、罗杰斯等倡导的人本广义思潮,以及其所激发的人类潜能运动,对现代心理学的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心理学家对于心理活动的积极一面的重视。为现代积极心理学的崛起奠定了理念基础。但是,正如Seligman所言:“当一个国家或民族被饥饿和战争所困扰的时候,社会科学和心理学的任务主要是抵御和治疗创伤;但在没有社会混乱的和平时期,致力于使人们生活得更美好则成为他们的主要使命。所以在五六十年代的时代背景下,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努力没有使主流的心理学研究主题发生根本的转移,心理品质中积极的一面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当然,人本主义主要依靠个人的观察、体验和传记资料,缺乏必要的实验手段及实证根据,也是一个原因。)随着整个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对正常人的研究越来越引起心理学家的重视。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积极心理学的概念一经提出,就受到了广泛地关注。积极心理学的领军人物、美国心理学会(APA)主席Seligman在《积极心理学导论》中宣称:“当代心理学正处于一个历史转折的时期,心理学家有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和使命,就是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帮助人们走向幸福,为儿童健康成长,令家庭幸福美满,使雇员心情舒畅,让公众称心如意。”新世纪的心理学研究,正远离上一世纪消极心理学的阴影,飞越疯人院,转入铺满阳关的快乐之路。...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积极人格理论分析研究 应用心理学专业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