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 第一章绪论【大纲无规定,理解】 药理学概念: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互相作用及作用规律的科学。 药理学分类: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 +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 药物 3 个作用:治疗、防止、诊断。 第二章药物代谢 动力 学 考什么?1. 药物的体 内过程( 1 )药物的吸取及其影响原因 ( 2 )药物分布及其影响原因 ( 3 )药物代谢过程、代谢酶系、酶诱导剂和克制剂 ( 4 )药物排泄途径及其影响原因 2. 药动学参 数血药浓度 - 时间曲线下面积、峰浓度、达峰时间、半衰期、生物运用 度、表观分布容积、稳态血药浓度及其临床意义 第一节药物的体内过程 ——药物吸取、分布和排泄仅是药物在体内位置的迁移药物转运; ——药物代谢是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构造的变化药物转化,其产物称为代谢产物。 ——代谢和排泄是药物在体内不停消失的过程药物消除。 1.药物吸取及影响的原因 (1————)吸取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除静脉给药外,其他途径均存在吸取过程。 ——血管外给药途径消化道给药、注射给药、呼吸道给药和皮肤黏膜给药。 1)消化道吸取: ————①口腔吸取迅速,起效快,无首过消除。如:硝酸甘油舌下含片心绞痛急性发作。 ②胃吸取。 ③——小肠吸取重要部位。 ④直肠吸取:非清醒状态,或呕吐,尤其小朋友不适宜口服时可考虑直肠给药。 【补充】为何小肠是药物吸取的重要部位?TANG 吸取面积大(小肠长 5~7 米,面积有 120 平方); 小肠血流丰富; pH(4.8-8.2)合适,既适合酸性、又适合碱性药物的吸取。 2)注射部位的吸取: ① 肌内注射:吸取速率取决于注射部位的血流量。 ② 皮下注射:吸取缓慢,较为恒定,可维持稳定的药效。仅合用于对组织没有刺激的药物。 ③ 其他注射给药:包括动脉注射和鞘内注射(将药物注射到脊髓的蛛网膜下腔,如进行脊髓麻醉)。 3)肺部吸取:挥发性或气体性药物通过肺上皮细胞或气管黏膜吸取。 4)经皮吸取:局部给药,吸取的速率和程度取决于用药的面积、药物的脂溶性及皮肤受损状况。 (2)影响吸取的原因 1)药物的理化性质 2)药物的剂型 3 )首过(关)消除 4)吸取环境 1>药物的理化性质:弱酸性药物在胃中易吸取,弱碱性药物在小肠中吸取。 规律:酸酸碱碱促吸取,酸碱碱酸促排泄(TANG)。 【解释】酸性药在酸性环境中易吸取,碱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中易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