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歌会教案 教学目的: 1.理解积累文中词语,品味语言 2.把握文意,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云南民歌的特色,培育学生对自然、对人、对生活、对艺术的热爱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把握文意,领悟云南歌会的美。 教学难点:体会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读懂作者寄寓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导课。 学生欣赏云南原生态民歌,体会云南民歌的美。 二、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历史文物讨论家原名沈岳焕。京派小说代表人物,苗族,湖南凤凰人。在散文小说创作和古代服饰讨论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绩,海外将沈从文排在鲁迅之后的中国最杰出的小说家及文学大师的行列。他的语言淳朴自然、雅俗共赏。 代表作有小说《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论著《中国古代服饰讨论》。 三、生字词: 注音 蹲(dūn)踞(j) 酬(chu)和(h) 熹(xī)微 龙吟凤哕(hu) 迤(yǐ)西 柞(zu)木 箍(gū) 桶 忌讳(hu) 譬(p)喻 解释: 蹲踞:两腿弯曲,坐着或像坐着的样子。 酬和:用诗词应答。 譬喻:打比方。 熹微:形容阳不强。(多指清晨的) 即物起兴:开头先咏他物起兴抒情,起兴,指先言他扬以触发联想,诱发文思。 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来说道理或抒情达意。 悠游自在:从容移动,不受拘束。 龙吟凤哕:传说中的奇妙声音。 生面别开:别外开创新的局面或新的`形式。生面:新在面目。 四、整体感知: 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所描写的三个场景,试着给它加小标题。 五、分析文本、品味语言 (一)山野赛歌 1、 起小标题(提示:地点的形式); 2、 你觉得山野对歌美的哪里?作者分别从哪几方面表现年轻女子的美,你能用一词来概括吗? 3、 作者为什么花那么多笔墨来描写这唱歌女子,有何目的? (二)山路走歌 1、 起小标题(地点加形式) 2、 作者写了一路上的哪些自然景物? 3、 作者为什么花那么笔墨描写这一路上的美景呢? 4、 赶马女孩子的歌声美在哪里?(淳朴本色) (三)乡村传歌 1、 起小标题(地点加形式) 2、 金满斗会由谁来传歌?传些什么内容? 3、 作者是怎样评价这盛会中动人的歌声? 4、 十年难逢金满斗的难得在哪里? (四)学生找出自己最喜爱的句子,大声朗读,并说出理由。 (体会作者朴素、自然的语言) 六、体会云南民歌特点 学生根据三个场景从中找出云南民歌的特点,并分小组讨论。 原生态 即兴歌唱 形式多样 生活气息 生动活泼 淳朴本色 世代相传 七、拓展 课外编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