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的性质(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2.了解温室效应【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学会观察和描述化学现象。2.进一步认识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的化学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二氧化碳有关知识的讨论,学习全面认识与评价自然界中的物质;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合作、创新精神;3.树立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教学对象的分析:该课时所设计的探究和讲授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如下的实际因素之下的:1.已学过O2、H2、H2O等物质,具备建构CO2的性质的能力;2.已有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3.在七年级生物《植物光合作用》及物理中△ρ决定物体沉浮的知识储备;4.CO2造成温室效应,及温室效应的生活常识;5.CO2仅只是呼出的废气,及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废气等错误认识;6.14、15岁青少年所特有的好奇心,和动手欲及表现欲,被认可的情感,大部分学生具有发问质疑,原理原则和应用型认知风格。所采用指导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协同完成探究过程,协同组织交流和评价。帮助学生感受思辩和实验的过程。讲授和解释学生能力范围之外的知识。介绍二氧化碳在部分前沿科技中的应用。仪器药品:二氧化碳、稀醋酸、用紫色石蕊浸泡过的小花、盛有阶梯状蜡烛的烧杯。试管架、镊子、吸管、火柴、质地稍软的塑料瓶三.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2.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描述及其反应方程式)。3.常识性了解灭火原理。(二)整体感知本节课堂演示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也较多,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观察和思考问题,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三)教学过程【情景问题】:播放趣味视频(视频地址:http://v.blog.sohu.com/u/vw/1246310),提出问题:通过录像中的实验我们可以获知该气体有哪些性质?学生活动:观看录像,分组讨论问题。设计意图:激起学生探求知识的好奇心,引发学习兴趣。【讨论与交流】录像中的气体就是二氧化碳,你还能设计其他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吗?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很可能设计很多种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各方法的优劣,主要从方法的可操作性、所用仪器的易得性、现象的直观性等方面考虑)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考虑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初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的能力。【情景问题】:小组分组完成实验6-4(向阶梯蜡烛中倒二氧化碳),请同学们描述实验现象,并说明本实验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质?由此二氧化碳有什么用途?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很可能有小组并没有得出教师预设的现象,即实验失败。此时教师不要急于纠正,而是要要引导同学分析失败的原因,籍以使学生体会到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学会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并从中得出结论。【讨论与交流】以下的事实或实验中,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的有()A、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会变成固体;B、收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要正放在桌面上;C、一个两端(均挂有纸袋)平衡的天平,往一端纸袋中倾倒二氧化碳气体,天平向到入二氧化碳的纸袋一端倾斜;D、用二氧化碳气流吹肥皂泡,肥皂泡在空气中下沉。(2)制取二氧化碳时可用什么方法检查集气瓶是不是已经收集满?你的依据是什么?检查时木条应放在瓶口还是伸入瓶内?学生完成随堂作业设计意图:及时巩固新知。【引入与过渡】二氧化碳除了是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灭火以外,还有那些性质?【问题与情景】【猜想】假设将水倒入集满二氧化碳且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发生的现象,并填写下表。你的猜想实验现象获取结论学生:各组汇报,得出结论,回答问题。(讨论此问题很可能有学生提出,会不会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导致出现实验中的现象。教师要肯定学生的想法,指出二氧化碳溶于水后确实有很小的部分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但是大部分还是没有发生反应,所以引起实验中的现象的原因主要还是二氧化碳溶于水引起的)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己获得新知。【联想与应用】请你再举出一些生活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