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考研疲劳期心理攻略当你经历了长达半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考研复习之后,假如出现复习效率低、情绪低落、缺乏自信等情况,就意味着你已进入"复习疲劳期"。什么是"复习疲劳期"?这是一种在考试期间大部分人都会经历的心理现象。就考研而言,复习时间一般都会长达半年甚至更久,复习疲劳大都会出现在复习备战中后期的 12 月。经过前期紧张的复习,很多同学身心疲乏,出现了学习效率低的现象,即复习过程中的"高原现象":考研需要大量的知识积累,因此加重了大脑的工作量,大脑临时出现阶段性知识饱和,脑力疲劳,表现为看书效率下降。再加上考期临近,需要更多的精力进入复习冲刺阶段,于是一些同学力不从心而信念动摇,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考研复习疲劳期是一个过渡时期,也是考研复习中考生各方面素养的一次质变过程。考生出现复习疲劳期实际上意味着通过努力学习达到了一定的知识积累,这也是备考过程中达到一定层次而出现的必定心理现象。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只要顺利度过复习疲劳期,就可以为下一阶段的复习冲刺乃至考试奠定一个良好的心理素养基础。但是,从另一角度来看,考研复习是争分夺秒的,假如没有快速有效的方法度过复习疲劳期,将会大大浪费宝贵的复习时间。如何调整心态顺利度过复习疲劳期呢?我们总结了考研心理辅导专家和考研成功考生的经验,得出四点顺利度过复习疲劳期的关键心理因素,并结合一般考生在疲劳期中常见的心理误区,有针对性地提出如下解决方法。加强自信,坚定考研信念考生误区:① 由于复习效率不高,更容易受外界影响而动摇信念,总想着一旦考不好就去找工作。② 由于复习效率不高,认为自己今年很可能考不上而放弃考研。③ 原来复习得好好的,现在却身心俱疲,学不下去,于是把原因归结为命运或者迷信因素,于是用算命甚至烧香拜佛来破"灾"。典型案例:报考上海财经大学的同学小 D,由于基础不是很好,大三上学期就开始准备复习了。由于准备时间较长,比别人更早进入疲劳期。文科专业需要记忆的东西很多,为了扩大知识面,小 D又盲目地背诵大量的内容,很多东西他已经背了很多遍,结果越来越厌倦。他每天都忧虑、烦躁、胸闷,精神压力很大,结果导致记忆力下降,原来记住的东西开始混乱,做题错误率越来越高,复习效果越来越差。最终他未能坚持到考试。类似的例子还发生在报考同济大学的小明身上。小明是异地考研,担心实力平平的自己难逃被淘汰的命运,于是很早就开始了复习。当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