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工程绩效审计问题与对策探究 公共工程中政府是主要投资人,即以众人之钱办众人之事,目的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例如,京沪高铁线路和三峡大坝的建造等。政府投资与非政府投资的项目具有很大的差别,在多方面体现,例如:工程投资资金多、工程建设周期长,具有公益性、与国民经济进展、百姓生活紧密相关。然而,公共受托责任带来的直接弊端就是政府投资的公共工程项目绩效水平低下的情况时有发生,例如:资金的过度消耗、工程质量差、项目建设忽视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另外,受到可持续进展论的影响,做好公共工程绩效审计更是势在必行。 一、公共工程绩效审计的开展角度 与财务绩效审计类似的,公共工程绩效审计的开展也是围绕 3E展开,即: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其中经济性是指以最低成本取得一定的资源;效率性是指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即以最小的投入取得一定的产出或者是以一定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效果性是指最后在多大程度上达到预期的结果。另外,还有人提出了“5E”的概念,即增加了公平性和环保性。1995 年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在开罗进行第十五届会议对环境审计的内容研讨后,认为主要仍是包含 3E 审计。而笔者也赞同“环保性和公平性实质上是效果性在非经济领域的体现,经济性和效率性是效果性在经济领域的具体表现”这一观点。 二、公共工程绩效审计的现实问题 1.目前我国还没有完全针对公共工程绩效审计的相关法律和法规。 这是我们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法律法规的缺乏必定导致了公共工程绩效审计的范围仍然不够明确的结果。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必定导致实践前行的不顺利。我国政府审计机关开展公共工程绩效审计的主要依据是我国 2024 年修订执行的审计法第二条“审计机关对前款所列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依法进行审计监督”,但是这条法律没有直接对公共工程绩效审计的概念、内容、程序等相关内容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也就是说,现阶段,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体系中并没设立专门的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法。 2.目前,我国尚缺乏公共工程绩效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即评价标准的缺乏。 虽然,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不少学者对公共工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讨论,但是,仍然缺乏一个统一明确的评价指标体系,以至于公共工程绩效审计人员的审计也只是摸着石头过河。有了统一明确的评价指标体系,审计人员才能明确审计证据的搜集方向,也才有了审计结果的评价标准,才能使审计的结果更具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