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适应性仿真训练(六)一、选择题微农场就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经营灵活、规模适度的农场,其生产管理主要指对营养液加液时间和次数进行调节。如图示意某微农场系统。据此完成1~3题。1.形成微农场的主导因素为()A.劳动力B.市场C.科技D.政策2.正常年份6月中下旬植物生长旺盛期时,下列城市中营养液箱中加液次数最少的是()A.哈尔滨B.北京C.上海D.广州3.随着时代的发展,微农场将成为城市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元素。其生态效益表现为()A.减少灰霾污染B.缓和热岛效应C.削弱紫外线辐射D.增强雨岛效应解析:1.C2.C3.B第1题,由材料可以看出,微农场主要采用无土栽培技术,营养液配制主要依据科技,故选C。第2题,微农场无土栽培以蔬菜、花卉为主,蔬菜、花卉的大部分根系生长在营养液中,通过营养液提供的养分、水分等生长。正常年份6月中下旬,某地植物生长旺盛期加液次数最少,说明此时该地营养液消耗较慢,即此时该地蔬菜、花卉生长速度较慢或蒸发、蒸腾速度较慢,可推知此时该地的气温较低、光照较弱、降水较多,然后结合正常年份6月中下旬江淮地区为梅雨天气,可知该地最可能为位于江淮地区的上海,故选C。第3题,微农场以居所为中心,可以利用阳台、建筑外墙等小空间发展,其生产的绿色植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美化城市,缓和热岛效应,故选B。一直以来,我国鼓励东部工业向中、西部转移的政策见效不明显。读我国部分地区净产业转移(转入量-转出量)和净碳排放转移图,回答4~5题。4.制约我国东部工业向西部转移的因素有()①东部的产业集群效应②东部的交通条件③西部的劳动力价格④西部的资源状况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5.下列关于图示地区产业转移叙述正确的是()A.东部沿海以低污染产业转出为主B.中部地区以高污染产业转入为主C.京津地区以低污染产业转入为主D.西北地区以高污染产业转出为主解析:4.A5.C第4题,西部的劳动力价格和资源状况会促进我国东部工业向西部转移;而东部的产业集群效应和交通条件会制约我国东部工业向西部转移。第5题,从图中净产业转移和净碳排放转移看,东部沿海和中部地区产业以转出为主,京津地区和西北地区产业以转入为主。东部沿海以高污染产业转出为主;中部地区以低污染产业转出为主;京津地区以低污染产业转入为主;西北地区以高污染产业转入为主。(2017·襄阳四校联考)如图为我国某地地质、地貌和农业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6~8题。6.图中地貌广泛分布于我国()A.东北地区B.西北地区C.青藏地区D.西南地区7.图中()A.暗河主要通过蒸发参与水循环B.岩层①是由于变质作用形成的C.河流④处左岸堆积,右岸侵蚀D.地质地貌的形成顺序是③①②8.该区域的农业模式()A.发展优势是肥沃深厚的土壤条件B.有利于减轻滑坡、泥石流等灾害C.适合大型机械化生产,商品率高D.可提升不同纬度水热资源利用率解析:6.D7.D8.B第6题,读图,图中地貌有峰林、地下暗河、石钟乳等,是喀斯特地貌,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D对。东北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很少分布,A、B、C错。第7题,图中暗河主要通过地下径流参与水循环,A错。岩层①是石灰岩,由于沉积作用形成的,B错。河流④处是左岸,也是凹岸,左岸侵蚀,右岸堆积,C错。地质地貌的形成顺序是③①②,D对。第8题,该区域的农业模式在山地有水土保持林,在丘陵有经济林,河流沿岸平原是农田,有利于减轻滑坡、泥石流等灾害,B对。该地流水侵蚀强烈,土层较薄,A错。耕地面积小,不适合大型机械化生产,商品率低,C错。对提升不同纬度水热资源利用率作用不大,D错。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16年8月5日至21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约43°W)举行。结合巴西地形和河流分布示意图,完成9~11题。9.当地时间20日22时15分,万众瞩目的女子排球决赛打响,中国女排迎战塞尔维亚女排。家住北京的小明同学开始收看电视实况转播,此时北京时间是()A.20日11时15分B.21日9时15分C.21日11时15分D.20日9时15分10.下列关于里约热内卢的说法正确的是()A.气温年较差较大B.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为热带草原气候C.所在地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广D.位于东南信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