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模板集合七篇关于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模板集合七篇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它有助于我们寻找工作和事物进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是时候写一份总结了。那么总结有什么格式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 7 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 篇 1 本学期来,我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仔细学习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并遵照课标的指引切切实实把每个目标落到实处。现就对这学期《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 一、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本课程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进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加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定为总目标,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育的内在统一,尤其关注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法律规范的养成,使学生既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指导下学做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加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加社会、学会做人。 二、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需要才产生道德。同时,社会常识和参加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只有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进展具有特别的价值,儿时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在上课时都特别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为根本。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讨论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法律规范,掌握参加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如《寻根问祖》这一课,我在教学时充分地让学生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体会身为炎黄子孙的自豪;又如:《可爱的祖国》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自己心中的祖国,再结合书中丰富的知识加深学生体会我们的祖国是多么的可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