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孔雀东南飞 并序导学案三 新人教版必修 2教学目标:1. 鉴赏人物形象,重点鉴赏刘兰芝、焦仲卿、焦母。通过焦母形象的分析理解封建家长制对爱情的迫害。2. 了解古代时辰的计算方法3. 品味诗中的民族气息和抒情意味,体会作者对刘兰芝的同情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 1学法指导:讨论法知识链接:汉太初以后,古人有了等分一昼夜时辰的办法,是用十二辰(子、丑、寅、卯等)作为十二时辰的名称。这种分法一直沿用到清初。清初引用西法,把一昼夜十二时辰分为 24 小时(即一辰等于两小时),并把每一时辰细分为初和正,如 23 点为子初,夜半 24 点为子正,晨一点为丑初,两点为丑正,等等。最早当以日出为日始,如夏以平旦为日始,殷以鸡鸣为日始。到周代改以夜半为日始。此后就一直以夜半为日始,沿用至今。五更与现今时间比较表夜 间 时 辰五 夜五 更时 间黄 昏甲 夜一 更19—21人 定乙 夜二 更21—23夜 半丙 夜三 更23—1鸡 鸣丁 夜四 更1—3平 旦戊 夜五 更3—5我国古代纪时,还有更细的分法。最初分一昼夜为 100 刻。这办法一直沿用到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漏以铜壶盛水,刻节,昼夜百刻。”后来由于昼夜 100 刻与分为十二时辰不能相配,使用不便,曾改分为 120 刻,96 刻,108 刻。但大多使用百刻制,到清代才改为 96 刻制,和十二时辰配合使用。学习过程:一.基础巩固(A 级)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否(pǐ)泰 踯(zhí)躅 赍(jī)钱 磐(pán)石 B、徘徊(huái) 伶俜(pīng) 葳蕤(ruí) 公姥(mǔ)C、遗(wèi)施 纨(wán)素 拊(fǔ)掌 便(pán)言D、鲑(xié)珍 晻(yǎn)晻 摧藏(zàng) 窈(yáo)窕2.解释下列句子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1① 孔雀东南飞( )② 槌床便大怒( )③ 谢家事夫婿( )④ 足以荣汝身( )⑤ 交广市鲑珍( )二.解释划横线的词句(B 级)1. 奄奄黄昏后2. 寂寂人定初3.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4.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三.选择题(C 级)1.下列加点“相”字与“叶叶相交通”的“相”字读音和意义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 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B.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C.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D. 胜不敢复相士。 2. 下列加点的“见”字与“君既若见录”的“见”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君既为府吏,相见常日稀 B. 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C. 转头向户里,渐见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