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课 *祭欧阳文忠公文1.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2.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3.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贾岛《剑客》4.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5.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一、字词积累1.字音溟(mínɡ)漠 瑰琦(qí) 闳(hónɡ)辩屯(zhūn)邅(zhān) 困踬(zhì) 社稷(jì)歔(xū)欷(xī)2.一词多义(1)期(2)苟(3)去(4)然3.词类活用然天下无贤不肖 形容词作名词 , 有才能的人 4.古今异义① 世之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表示在某一方面学问造诣深厚的人。② 及夫发谋决策古义:确定策略。今义:决定的策略或办法。③ 窜斥流离古义:放逐。今义:由于灾荒祸乱而流转离散。④ 上下往复古义:官位的提升和下降。今义:指方位。⑤ 其出处进退古义:出 , 出仕为官;处 , 闲居在家。 今义:来源。⑥ 从容指顾古义:言语举动适度得体。今义:不慌忙,镇静,沉着。5.文言句式(1)宾语前置 句 而其谁与归(宾语“谁”前置)(2)状语后置 句 谓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状语“以社稷之安危”后置)(3)省略句且犹为(其)涕泣而歔欷二、文学常识1.走近作者见“专题四《游褒禅山记》”2.写作背景本文为王安石悼念欧阳修的祭文。欧阳公对王安石有知遇提携之恩,然两人分属新旧党,曾因政治立场不同,为革新变法而意见分歧。欧阳公死后,王安石闻知死讯时非但不记仇,还写了这篇情感真挚的悼文,足见其就事论事的广阔胸襟。文中更举欧阳公事迹,盛赞其文章、事业的光辉成就及其高风亮节,非一般沦为“谀墓文章”的祭文可比拟。一、结构图解二、内容研读1.文章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示对欧阳修的悼念之情?[明确] 一方面,实际地写欧公的成就。先从文章方面下笔。王安石反复从“积于中”和“发于外”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因为欧公内在之“器质”“智识”和“学术”的“深厚”“高远”及“精微”,才能表现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的文章风格。先是用词精准地加以评定,后更以两组整齐的对句作具体形象描述,说明因其内在“浩如江河之停蓄”,表现于外在则“烂如日星之光辉”;音韵的清幽“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论辩的博大“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比喻恰当,言语优美。通过这样的说明,使读者更明白欧公文章之特色,且当时学者亦无论“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说明欧公表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