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言志诗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对咏物诗的解读赏析,让学生初步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2、培养学生鉴赏咏物言志诗的能力教学重点:目标 1、2 难点:目标 2教学过程:导入: 我们已经对托物言志诗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感性认识,本节课我们将通过相关试题的训练,来考察大家对此类诗歌的掌握情况。二、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 分) 1、 咏 山 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4 分)(2)、这首诗中山泉具有怎样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2、 咏素蝶诗 刘孝绰(南朝)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 分)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1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箨(tuò),笋光。帙,包书的布套。⑴ 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⑵ 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⑶ 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三、课堂小结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