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探究一、课题的现实背景: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本)》的颁布,教育的本质是提升人的精神品质 、促进人的发展的理念的进一步阐扬,语文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功能更为明确。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如何确立正确的课堂教学价值观,探索有效的语文教学方式,已愈来愈为同行重视。自 2003 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本)》的颁布以来,杭州高级中学语文组的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反思传统的语文教学,力求在发扬语文传统教学模式的长处,创新语文教学形式上作一些切实可行的探索,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境界。本课题就学习高中语文新课标、如何确立新的教学理念,构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提出了自己的理论思考与教学策略,例举了部分教学实践探究的案例。二、课题的理论思考1. 语文教学要高度重视学生精神、品质、情感的提升。 语文教学不能只关注传授教科书上呈现的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的基础性知识,而更要为学生提供一个与文本对话的广阔的历史空间和文化空间,让学生真正走进作者,与作者的灵魂交谈,教给学生以初级的审美体验,培养他们的同情、怜悯、血性和良心,促进他们的人文素养,给他们一种人文支撑。“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但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科作为人文学科,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长期以来,语文的这种育人功能被 趋于死记硬背或强化练习可能要考到的内容,以达到牢固记忆、熟练应答、考试成功的直接目标所囿。在教师课堂教学中充满理性的分析肢解下,语文教材中选入的大量的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失却了洋溢的人文气息,精美的文字变成了缺乏人气的知识,一堆死的符号型的结论; 在教师精心构思的作文模式训练下,泯灭了学生充满幻想与创造的人文精神。高中语文新课标对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质,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新课标对于语文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力,重视积累、 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提高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