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的五副面孔 以前读过一本书,是美国学者卡林内斯库的《现代性的五副面孔》,我忽然觉得,其实班主任也有五副面孔:教学者、教育者,训育者,管理者,学习者。 班主任一般要担任本班的教学活动,班主任首先是教学者。很多老师认为班主任的魅力与教学无关,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在我看来,班主任的“光晕效应”首先来自班主任的教学才能。一个在讲台上站得很稳的班主任,才会在讲台下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甚至管理效果。教学是班主任的首要工作,班主任课讲得好,学生才会心服口服。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经常跟学生讲:“我不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但是我是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我不当班主任,照样能教好语文。”这话并无多少浮夸成分,教学是班主任的生命线。在我的课堂,教学和德育基本上是分开的,一方面是为了维护教学的纯洁性,另一方面也是希望教学对德育起到潜在的促进作用。 不管是班主任,还是非班主任,都不能仅仅成为一个教学者,而是要力争成为一名教育者。梁启超说在《教育与政治》一文中说:“教育是什么?教育是教人学做人——学做现代的人。”福禄贝尔在其著作《人的教育》中也说:“教育就是引导人增长自觉,达到纯洁无暇,能有意识地和自由地表现神的统一的内在法则,并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和工具使其成为一个有思想,有智慧的人。”这些才是教师的最根本的存在依据,教会学生知识教学生会学,都是做人的一部分,但是绝对不是做人的全部,“唯知识论”是一种极端错误却又不得不臣服于现实的一种无奈的选择。对一名班主任而言,大多数时候,都仅仅是管理者,而不是教育者。 教育和管理是一对相辅相成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这里的“管理”主要是管理班级尽管我对这个词并无好感。因为,管班管的好,并不代表学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有时候过于生硬的管理恰恰戕害了学生的成长自由。但是,一个班级,是一个大集体,同时也是一个微型社会,没有管理也是不行的。对于管理,我希望引入两个概念:教育管理和现代管理。班级管理是一种中庸存在,它既带有浓浓的教育特色,又带有管理的一般特征。如果我们的管理能够引进符合现代理念的管理理论,并且照顾到教育的特殊性,我相信这种管理会越来越接近教育的本质。 班主任还是一个训育者,所谓“训育”就是道德教育。想想我们班主任的工作,有多少时间是花在学生的道德教育方面,有多少节班会课与道德有关,诚信、知礼、遵守社会公德等等,很多都是道德范围内的。“道德”原本是一个很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