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笔记(节选) 在我的认识里,中国是有三块地方很值得行走的,一是山西的运城和临汾一带,二是陕西的韩城合阳朝邑一带,再就是甘肃陇右了。这三块地方历史悠久,文化纯厚,都是国家的大德之域,其德刚健而文明,却同样的命运是它们都长期以来被国人忽略甚至遗忘。现代的经济发展遮蔽了它们曾经的光荣,人们无限向往着东南沿海地区的繁华,追逐那些新兴的旅游胜地的奇异,很少有人再肯光顾这三块地方,去了解别一样的地理环境,和别一样的人的生存状态。 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生命里或许有着贫贱的基因吧,我喜欢着这几块地方。2010 年10 月,我萌生了驾车去陇右的行走计划。 去漳县的路上,进村去吃午饭,村民很好客,竟有三四个人都让到他们家去,后来一个人就对一个老汉说:我家里兰州的,他家是北京的,你家是西安的,西安来的客人就到你家吧。我们觉得奇怪,怎么是兰州的北京的西安的?到了老汉家,老汉才说了缘故,原来这村里大学生多,有在兰州上大学的,有在北京上大学的,他家的儿子在西安上过大学。我们就感叹这么偏僻的小村里竟然还出了这么多大学生。老汉说:娃娃都刻苦,庙里神也灵。我问:是前边土崖上庙里的神吗?他说:每年高考,去庙里的人多得很,神知道我们这儿苦焦,给娃娃剥农民皮哩。我夸他比喻得好,老汉便哧哧地笑,他少了一颗门牙,笑着就漏气。可是,当我问起他儿子毕业后分配在西安的什么单位,他的脸苦愁了,说在西安上学的先后有五个娃,有一个考上了公务员,四个还没单位,在晃荡哩,他儿子就是其中一个。县上已经答应这些娃娃一回来就安排工作,但娃娃就是不回来。供养了二十年,只说要享娃娃的福了,至今没用过娃娃一分钱,也不指望花娃娃的钱,可年龄一天天大了,这么晃荡着咋能娶上媳妇呢?老汉的话使我们都哑巴了,不知道该给他说什么好,就尴尬地立在那里。还是老汉说了话:不说了,不说了,或许咱们说话这阵,我娃寻下工作了,吃饭,吃饭! 这一顿饭吃得没滋味。 离开老汉家的时候,巷道里有五个孩子背着书包跑了过去,这是去上学的,学校离这个村可能还远。小吴说:这五个学生里说不定也出几个大学生哩!而我却想到另一件事:越是贫困的农村越是拼死拼活地供养孩子们上大学,终于有了大学生,却耗尽了一个家,也耗尽了一个地方,而大学生 90%再不回到当地,一年一年,一批一批,农村的人才、财物就这样被掏空…… 在定安、陇西、通渭,甚或渭源,经过了多少村庄,村庄里走进多少人家,说得最多的就是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