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涨没涨,要看怎么比 一个经常引起人们热议的话题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房价数据和很多人日常的生活感受完全不同,房价上涨的速度似乎远超过统计局公布的数字。而且,国家统计局关于房价的数据与很多民间的数据,比如说搜房网的数据以及一些大型地产中介公司的数据也不符。后者显示的房价上涨速度往往远超过统计局的统计。于是不少人因此下结论:统计局在做假,房价“被稳定”了。 让我们不要急着下结论,还是先假设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也是真实的,只不过统计口径不一样。这样的情况其实不少。一个比较着名的例子是工资收入的数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中国的平均工资连年高速上涨,但很多人觉得不是如此,俗称“被增长”。但事实是,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口径只包含一部分就业人员的工资,并没有涵盖全部劳动人口。这样就导致了国家统计局的样本并不能完全反映整个经济中工资变动的情形。还有另外一个比较着名的例子是北京的大气污染数据。环保局官方公布的北京污染数据是几十个观测点,包括郊区观测点在内测到的 24 小时数据的均值,而美国人在他们的大使馆里也架了观测仪器,观测的是使馆区域的大气污染程度。结果有时候中国官方的数据显示北京是“蓝天”,而美国大使馆的数据却显示北京朝阳区的污染为重度。这里不能说谁在做假,只能说哪个数据更能反映实际情况。我觉得在讨论房价问题的过程中,一上来就说统计局的数据是假的,那就没什么讨论的必要了,更何况,房价可能比上面两个例子更复杂些。 为什么会更复杂?我在这里构造一个例子,来说明在中国这样一个快速城市化,主要房产交易发生在新房市场的国家里,衡量房价的时候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 我们假设有座城市,就叫它北京吧。假设它只有一条东西向的大道,就叫长安街吧。长安街把这座城市分为两大块:城北和城南。简单起见,假设 2009 年城北的房价是 2万元一平米,城南的房价是 1 万元一平米。到了 2010 年,城北的房价变成 4 万元一平米,城南的房价变成 2 万元一平米。请问,2010 年北京的房价比 2009 年涨了多少? 这似乎是个傻瓜问题,房价涨了百分之百,这应该是个没有任何争议的答案。 但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现在我们假设 2009 年全北京开盘的楼都在城北,而 2010 年全北京开盘的楼都在城南。如果你只看新楼的销售数据,就会发现北京 2009 年和 2010 年的开盘价完全一样,没有任何变化,都是 2 万元一平米。因此,如果只看开盘数据,可能就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