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5杜甫诗三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一必修3语文学案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5杜甫诗三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一必修3语文学案_第1页
1/8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5杜甫诗三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一必修3语文学案_第2页
2/8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5杜甫诗三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一必修3语文学案_第3页
3/8
杜甫诗三首月夜忆舍弟杜 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鉴赏:本诗一起即突兀不平。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 “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两句诗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这就是“月夜”的背景。颔联点题。“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颈联由望月转入抒情,过渡十分自然。月光常会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乡之念。诗人今遭逢离乱,又在这清冷的月夜,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他的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语气也分外沉痛。“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感人至深。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尾联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当更难得知。含蓄蕴藉,无限深情。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1.注音王嫱(qiánɡ) 夔州(kuí) 荆门(jīnɡ)青冢(zhǒnɡ) 万壑(hè) 渚清(zhǔ)朔漠(shuò) 潦倒(liáo) 琵琶(pí pá)兼天涌(yǒnɡ) 急暮砧(zhēn)繁霜鬓(bìn) 浊酒杯(zhuó)1 2.写对字形 ◎写法归纳秋兴八首(其一)(1)寓情于景。写波涛,由下而上,写云气,由上而下,波浪滔天,云气匝地,秋日的萧瑟之气充塞在整个巫山巫峡之中。所写的景,不是诗人耳闻目见之景的自然主义的描摹,而是渗透了诗人主观感情,既显示了它们各自的内在精神,还具有诗人所赋予的某种性格。这首诗还采用以乐景写哀情的方法。“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两句,描绘的是豪迈、壮阔的景象,“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表达的却是因忆“他日”“心系故园”而生的愁。景与情对比的反差越大则表达的愁也就越深沉、越浓郁。(2)循环往复的抒情方法。从眼前菊花...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5杜甫诗三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一必修3语文学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