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课文深度阅读 冯至《十四行集》的艺术特色素材 苏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课文深度阅读 冯至《十四行集》的艺术特色素材 苏教版必修5_第1页
1/2
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课文深度阅读 冯至《十四行集》的艺术特色素材 苏教版必修5_第2页
2/2
冯至《十四行集》的艺术特色 冯至在行程几千里,经历了许多生命的死 亡和挣扎之后,来到了大后方的西南联大,获得了一块生命的栖息地。这时,存在主义的精神气韵和诗人在 20 世纪 40 年代的处境和心境就发生了一种奇妙的契合,并体现在他著名的《十四行集》中,从而使这部诗集 成为在新诗史上不可多见的个人的“精神笔录”,并且在意象和语言上,具有一种中年人的情调和眼光,反映了大时代的背景下中国知识分子对操守和人格的内省和坚持。《十四行集》由 27 首诗组成,被誉为中国新诗史上“最集中、最充分地表现生命主题的一部诗集,它是一部生命沉思者的歌,它使中国现代新诗第一次具有了形而上的品格”,成为另一个新的现代主义诗潮产生并走向成熟的信号。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诗篇有《我们准备着深深地领受》《我们听着狂风里的暴雨》《我们站在高高的山巅》《有多少面容,有多少语声》等。《十四行集》的艺术特色: 1.善于从身边的日常生活和自然中发现内在的哲理。在冯至这一时期的诗中,蕴含着对个体和人类的生存状态、人的生命的形而上的体验和思考。无论是历史上不朽的人物,还是无名的村童农妇,无论是远方千古名城还是飞虫小草,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许多人的共同遭遇,凡是和冯至的生命发生深切关联的,他都写出了一首诗。 2.在形式上,采用的是对西方十四行诗的变体。冯至的《十四行集》虽然采取的是西方十四行诗的形式,实际上却并不严格遵守这种诗体的传统规律,而是利用这种结构上的特点 保持自己语调的自然,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3.完全采用现代白话口语,用一些日常的具体事物,对一些不易确定的感悟给以定形,在从“流动”的意象向“凝定” 的意象的转化中获得一种有法度的美。人们通常把《十四行集》中的最后一首看作是冯至诗的艺术宣言“从一片泛滥无形的水里,取水人取来椭圆的一瓶,这点水就得到一个定形”,诗人以一种定形的方法, 将自己的感情,所思、所想,均凝定在具体的可把握的形象里,前者如风、云、水、空气、飞鸟等,后者如山、路、泥土、树、塔、殿堂、茅屋、水瓶等。 4.在情感的把握上,注意拉开诗歌和直接情感的距离,获取和表现那些经过沉淀与升华的人生的经验,避免急于描写和呼喊出自己看到和想到的东西。诗人常 常将他所经常看到的原野的哭声这一极为普通的景象,经过悟性的处理,上升为人类对于一个“绝望的宇宙”的痛苦,成为一种人生体验的象征。如《我们听着狂风里的暴雨》: 我们听着狂...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课文深度阅读 冯至《十四行集》的艺术特色素材 苏教版必修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