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诗言志 第7课 诗三首教学案 语文版必修4-语文版高一必修4语文教学案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诗言志 第7课 诗三首教学案 语文版必修4-语文版高一必修4语文教学案_第1页
1/17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诗言志 第7课 诗三首教学案 语文版必修4-语文版高一必修4语文教学案_第2页
2/17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诗言志 第7课 诗三首教学案 语文版必修4-语文版高一必修4语文教学案_第3页
3/17
第 7 课 诗 三 首本课话题——人才一、从课本中积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八句话写出了曹操对贤才的思慕和渴求及对既得贤才的礼遇。历史已经证明不重视人才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不重视人才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国家。“能用人者无敌于天下。”未来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较量。我们要想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大力重视人才的培养,重视发挥人才的作用。二、从历史中积累1.刘邦重用人才。刘邦得天下后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赏,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可见,刘邦所以能夺取天下,成就统一大业,除有若干客观因素外,从其主观因素上看,主要是善用贤士良将。2.唐太宗珍惜人才。唐太宗李世民能成一代明君,确有其过人之处,他把主要精力放在为国家选拔人才上。他对人才高度重视,他的身边总是能人如云,作秦王时即有房玄龄杜如晦,后来连太子李建成的谋士魏征也成了他的股肱之臣,并成就了圣君贤臣的一段佳话。三、从名言中积累1.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管仲2.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李世民3.得贤杰而天下治,失贤杰而天下乱。——范仲淹4.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5.人才者,求之者愈出,置之则愈匮。——魏源6.人才难得又难知,就要爱惜人才,就要用人不疑。——周扬 7.人才不断涌出,我们的事业才有希望。——邓小平一、作者简介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在政治方面,曹操消灭了北方的众多割据势力,恢复了中国北方的统一,并实行了一系列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的政策。在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他的诗继承了《诗经》和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但又有自己的创造。汉乐府诗大多叙事,而曹操常用乐府旧题抒写感情和抱负,内容和形式上多有创新,气魄雄伟情感深沉,于质朴自然中带有慷慨激昂的悲壮情调。代表了“建安风骨”的特色,推动了五言诗的发展。作品:《蒿里行》《观沧海》《短歌行》《碣石篇》《龟虽寿》等。建安文学集大成者——曹植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第三子,曹...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诗言志 第7课 诗三首教学案 语文版必修4-语文版高一必修4语文教学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