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 Q 正传鲁迅精神:死去的与活着的现代小说之先河作为二十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家,鲁迅的影响首先自然体现在文学领域。在中国文学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型的过程中,鲁迅第一个以他的文学创作充分地体现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并在短篇小说、诗性散文和杂文创作方面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艺术高度。他于 1911 年冬创作的一篇题为《怀旧》的文言小说,被捷克汉学家普实克称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先声”。他于1918 年后创作的数十篇现代白话文小说,包括《狂人日记》、《孔乙己》、《药》、《风波》、《阿 Q 正传》以及《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等名篇,更是学界公认的新文学经典。2000 年,在香港《亚洲周刊》推出的“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评选活动中,鲁迅小说集《呐喊》高踞榜首,成为世纪中文小说之冠,另一本小说集《彷徨》也被列为第十二名。这表明鲁迅在中文小说创作方面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直指人心的诗性散文在诗性散文方面,鲁迅的成就也是人所不及的。尽管中国有着悠久的散文创作传统,现代散文创作也相当繁荣,出现了很多的大家,包括一些以散文名世的作家如周作人、梁实秋等。但是,能在散文诗领域与散文诗的开创者波特莱尔等外国文学名家相颉颃的,却惟有鲁迅一人而已。时至今日,鲁迅散文诗集《野草》在展示生命本真状态和个体精神世界方面的深度和表达的力度,都是后来者的作品无法比拟的。因为,鲁迅的散文诗作品是生命的诗性的展现,而后来的诸多仿效者却是对散文式的东西进行诗意的美化。两者相比,高下立见。前些年,有很多人推崇周作人的散文,欣赏他的苦雨苦茶般的滋味,有的甚至把他的那些谈天说地的知性散文当作散文的极致,殊不知纯粹的文学应该具有诗性的品格,能否达到诗性的境界,是衡量散文艺术成就的最高尺度。比如说,周作人曾经写过许多吟咏风物的蕴藉之作,可是,论描写的真切,点染的传神,却没有一篇可与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相比;又如,周作人和鲁迅都就“三·一八惨案”写过沉痛的文字,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就比周作人的一些作品更能直指人心,感铭肺腑。周作人如斯,余下如梁实秋、废名等辈更不足论矣!匕首投枪式的杂文至于说到鲁迅在杂文方面的影响,那更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尽管对于鲁迅杂文的文学价值,学界历来不乏争议,但是,没有人可以否定,鲁迅把传统的小品文改造为“匕首和投枪”式的杂文,是一种创举,那种不可仿效的辛辣、曲折的“鲁迅笔法”,的确是他与形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