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导学案第一课时制作人:审核人: 制作时间:课前预习案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 诵读文章,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意,用黑色笔标出重点文言词语,并尝试翻译课文。2. 在充分预习、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理解,独立完成导学案。3. 找出自主学习的疑难点,课堂上合作探究解决。学习目标:1. 准确掌握“济”“吊”“比”“举”等文言实词,归纳“于”“而”等文言虚词的用法。。2. 掌握名词作状语、形容词的活用等词类活用,归纳判断句、被动句等特殊句式。学习过程: 初读文本·整体感知1. 大声诵读一、二段,正音断句;尝试翻译课文,整体理解文意;请用黑色笔将课下注释搬入课文中;将不理解的文言词语用红笔圈出来。2. 借助古汉语词典,解决课文中不理解的文言词语。3. 写下自己不能解决的文言现象和其他阅读困惑。 预习案——再读文本·深入预习一.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一)作家作品1、作者简介 司马光,字君实,夏县(今属山西)人。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史学家。幼年有“破缸救儿”的故事。20 岁中进士,为官清正,不畏强暴,敢于直谏,提出不少好的建议,但大部分未被采纳。生活俭朴,好学不倦。神宗时擢为翰林学士、御史中丞。王安石变法,他以“祖宗之法不可变”为由,竭力反对。神宗授旗为枢密副使,坚辞不受,退居洛阳,继续编书,书成呈神宗,赐名《资治通鉴》。为相 8 个月病死,追封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著作有《司马文正公集》等。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2.作品简介你 了 解 司 马 光吗?1《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是司马光(1019- 1086)和他的助手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 1362 年的史实。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二)惊心动魄的背景: 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西北)一带大胜曹操军队,这是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著名战役。 官渡之战以后,曹操基本上消灭了北方的割据势力,北方大部分为曹操所统治,但长江中下游一带还有两大势力尚未归服,一个是依附于荆州刘表的刘备,有诸葛亮辅佐,实力日渐扩大;另一个是割据江东的孙权,所辖地区经济发达,手下人才众多。为了统一全国,曹操作玄武池训练水兵,并对可能动乱的关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