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考地理总复习 考点4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含2012高考真题)VIP免费

高考地理总复习 考点4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含2012高考真题)_第1页
1/3
高考地理总复习 考点4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含2012高考真题)_第2页
2/3
高考地理总复习 考点4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含2012高考真题)_第3页
3/3
考点4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一、选择题(2012••全国文综T1~2•8分)下图示意2008年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四个国家的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读下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2题。1.图示四个国家中,人均煤炭消费量最高的是()A.中国B.美国C.印度D.日本2.借助图示资料可以大致推算出相应国家的()A.单位GDP能耗B.碳排放量C.能源进出口量D.煤炭自给率【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组关键抓住以下两点:(1)四个国家的大体人口规模(中国:13亿,美国:3亿,印度:12亿,日本:1亿)。(2)能源与煤炭的关系;单位GDP能耗和煤炭自给率的计算方法。【解析】1选B,2选D。第1题,通过图中信息可知四个国家的煤炭消费量,根据四个国家的大体人口总数,可计算四个国家的人均消费量。美国消费量约是9亿吨,人口约3亿人,是人均消费量最多的国家。第2题,可逐项分析,如下所示:选项内容分析结论A缺少GDP数据,不能计算错误B碳排放量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产生的碳排放,不能只根据煤炭计算错误C能源进出口包括石油等多种能源错误D煤炭自给率=(煤炭生产量-煤炭消费量)/煤炭消费量正确二、非选择题(2012·上海地理·T44~46·11分)(十八)阅读下列图表资料,回答问题。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水、旱灾害尤其突出,对我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危害。1949年到1998年我国部分地区水、旱灾害频次地区旱灾频次水灾频次三江平原及长白山地32219松辽平原169357环渤海平原415799黄淮平原8461407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94921513.概括我国水、旱灾害的分布及发生频次的特点。(4分)4.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是水灾最严重的地区。从气候、地形的角度分析其原因。(3分)5.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地区为减少水灾的影响,分别应该采取哪些措施?(4分)【解题指南】由题目可以获取以下主要信息:(1)图示信息:水、旱灾害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南方、北方均有水、旱灾害;北方主要以旱灾为主,华北地区分布广泛;南方主要以水灾为主,长江中下游地区分布广泛。(2)表格信息:所列举的地区为南北分布,无论旱灾还是水灾均自南向北减少,总体水灾频次多于旱灾。(3)明确旱灾主要是降水偏少,需水量大导致;水灾主要是降水偏多,排水不畅导致。【解析】综合考查我国水旱灾害的时空分布、原因和重点地区防治措施。第3题,考查提取图文数表有效信息的能力。由表格明显可以看出水旱灾害在分布上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且存在南北差异:南多北少;北方以华北最严重。发生频次:由南向北降低;南北方水、旱灾害特点不同:南水灾北旱灾。第4题,注意本题设问是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水灾,气候抓住降水量大和时间长;地形抓住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第5题,回答需抓住河流治理在不同河段的治理措施:上游:治理原则是调蓄洪水,做法是修建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其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丘陵地区与上游类似。答案:3.分布特点:我国水、旱灾害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南方以水灾为主,北方以旱灾为主。频次特点:我国水、旱灾害发生频次较高,且发生频次由南向北减少;无论南方还是北方,频次均是水灾多于旱灾。4.该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集中,易于引发洪涝灾害。江南丘陵地区地势起伏,易引发山洪;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发生内涝(或受长江干流洪水威胁)。5.江南丘陵地区:加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有条件的地区建造水库,削减洪峰的威胁。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加固堤防;疏通河道;退田还湖,增强湖泊调蓄能力;河流截弯取直,提高河流的泄洪能力。(任答两点即可)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考地理总复习 考点4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含2012高考真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