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沁园春长沙》一、预习目标:预习本课诗歌内容,识记字词的音形义,熟读诗歌。二、预习内容:1.下面加黑字的音、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廖廓(li á o ku ò) 百舸(k é) 碧(b ì)透 橘(j ú)子洲B.苍茫(c ā ng m á ng) 沉浮(f ú) 携(xi é)带 竟(j ì ng)自由C.峥嵘(zh ē ng r ó ng) 遒(qi ú)劲 挥斥(ch ì) 岁月稠(ch ó u)D.惆怅(ch ó u ch à ng) 遏(è)阻 激(j ī)扬 万户侯(h ó u)2.下列语句朗读节奏错误的一项是(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B.忆往昔/峥嵘/岁月稠C.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D.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3.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夸张) 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反问)C.指点江 山,激扬文字(对偶) D.粪土当年万户侯(比喻)4.词受格律的制约,与散文的句法有较大的差别,“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如用散文表述,其语序应是( )A.寒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凝望着滚滚北去的湘江B.我独自站在寒秋之中,凝望着从橘子洲头流过的滚滚北去的湘江C.寒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滚滚北去的湘江边的橘子洲头D.我独自站在寒秋之中,湘江滚滚北去,从橘子洲头流过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分行的主要根据是节奏,而不是内容。B.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以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诗余等。它始于唐,盛于宋。C.古人按字数的多少把词分为小令(58 字以内)、中调(59—90 字)和长调(91 字以上),《沁园春 长沙》属于中调。D.“沁园春”是词的词牌,它规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这首词的题目,它揭示了这首词的主要内容。6.词的下阕写同学少年,表现他们的精神面貌和活动志趣的句子分别是:精神面貌:____ 活动志趣: 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疑惑点疑惑内容课内探究活动单一、学习目标1、学习感受并理解诗人毛泽东青年时期的理想抱负和精神境界。2、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朗读能力。3、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4、背诵这首词。5、教学重、难点:理清诗歌思路,感受诗歌意境,领会诗人情感。1二、学习过程1、朗读:学生自由朗颂;教师范读或录音范读;师生互相点评;学生齐读。2、赏析上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