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四季》【课前导学】张洁,生于 1937 年,现代女作家。原籍辽宁,生于北京,读小学和中学时爱好音乐和文艺 。1960 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统计系,到第一机械工业部工作。1978 年发表第一篇小说《从森林里来的孩子》,获同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翌年加入中国作协。1982 年加入国际笔会中国中心,并随中国作家代表团赴美国参加第一次中美作家会议。现任北京市作协副主席。著有作品集《张洁小说剧本选》,小说散文集《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小说集《祖母绿》,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获全国第二届茅盾文学奖,曾被译成德、英、法、瑞典等多种文字出版)、《只有一个太阳》,散文集《在那绿草地上》,以及《张洁集》等。张洁曾获意大利 1989 年度“玛拉帕尔帝”国际文学奖。她的《谁生活得更美好》、《条件尚未成熟》分获 1979、1983 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祖母绿》获全国第三届优秀中篇小说奖。她不断拓展艺术表现的路子,作品以浓烈的感情笔触探索人的心灵世界,细腻深挚,优雅醇美。2005 年,她以长篇小说《无字》再获茅盾奖,成为惟一一位两次获得该奖的作家。教材分析:本文选自作者的散文集《心灵的笔记》。这是一篇歌咏大自然的散文作品,作者用自己的一双慧眼努力发现大自然四季容颜的变化,并用深刻的笔触抒写了自己独特的人生感悟,无论在语言形式,还是思想意境,都称得上一篇赏心悦目的佳作。中学生由于生活阅历、思想认识等诸多方面的局限,对于本文的理解、把握不能深透到位。记得作者曾在本文的创作谈中说她写这篇文章是“用自己的目光去看待大自然……努力发现它们在不同季节的细微变化,并用自己的心灵与自然对话。”其对话的目的也就是“托物言志”。因此,理解作者的感情和人生信念,是掌握课文内容的关键。作者一向“崇尚真诚、善良、勇敢的品质崇尚拼搏、奉献的精神,对现实生活中的投机钻营者、自私自利者……抱着一种鄙弃的态度”那么,我们先让学生理解了作者写作本文的思想基础,也就不难理解作品中透视出的社会的发展与变革,更不难理解其间蕴含的作者对人生及生命价值的特有感悟。解决了上述问题,学生就能轻而易举地理解出本文颂扬美德,抨击陋习的主旋律。【课堂讲学】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人生不同阶段的历练内容,明确青春时期在整个人生过程中的“定调”作用; 2、体会作者回顾“检点”自己一生所得到的感悟,从而吸取教训,获得教益; 3、感受作者浓烈、直露、强悍的语言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