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晋文之事》教学案二◆课前预习指导:一、预 习 目 标:1.了解孟子的思想。2.学生朗读课文 15——26 节。3.归纳总结文言实虚词和重要句式。二、预 习 作 业:(一)、 “王道”与“霸道”辩 这是先秦时代一对相对的概念。 “王道”是儒家提出的以仁义治天下的政治主张;霸道指君主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等进行统治。孟子所处的时代是沿着霸道的方向前进的,凡是行法家主张,讲求耕战,富国强兵,便取得胜利。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当世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纵连横,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 历史到底在什么时候青睐于“王道”,至今都不得而知。孟子是继承了孔子的学思想发展而成为一整套施仁政行王道的政治主张的。《史记》也曾记载“孔子明王道,干七十余君,莫能用”的事实。(二)、基 础 整 理:1、词类活用:(1)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3)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4)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 2、特殊句式:(下列句子属于那类特殊句式?请翻译。) (1)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句式:( ) 翻译: (2)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预 习 案 句式:( ) 翻译: (3)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句式:( ) 翻译: (4)吾何快于是句式:( ) 翻译: (5)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句式:( ) 翻译: 3.一词多义: 异: A.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 ) B.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 )许:A.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B.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课 堂 案 ◎课 堂 学 习 目 标:1、 学习课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及句式。2、 能够正确翻译重点句子。3、 学习比喻在文章中的运用和重要作用,学习孟子迂回曲折的论辩方法。◎课 堂 学 习 重 难 点:1.古今异义现象和其他词语的总结。2.归纳总结本文的重点句式。◎课 堂 学 习 内 容:一、重要词语归纳:1、①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②无伤也,是乃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