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届高考历史考点专项教学案考点 15 隋唐时期的社会经济【考点要求】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与社会生活【重点难点】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的原因;农业发展的特点;我国经济中心南移的时间、新的生产工具和农产品商品化的表现;手工业发展的特点;造船业的发展和唐三彩的发明;商业繁荣的四大表现;唐代的货币及其影响;隋唐的商业交易场所以及柜坊的职能、影响;唐朝的主要商业都市。【整体概括】隋唐时期,国家统一,国力强盛,交通发达,前期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和国内外的交流。推行轻摇薄赋、劝课农桑政策,加强民族交往和中外经济交流,经济发展环境宽松,封建经济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表现为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逐步与中原地区接近,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手工业发达,产地分布多,生产规模大,产量多,技术分工细,品种繁多,推陈出新,技艺高超;商业繁荣,城市兴旺,海外贸易发展。【考点扫描】① 国家统一、强盛,交通发达;②前期统治者轻徭薄赋,劝课农桑③ 国内各民族交往密切,互通有无;④对外政策较开明,中外经济交流频繁。表现:圩田更普遍,烧山垦地现象也增多。① 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对自然生态平衡有所影响。② 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江南地区成为粮食重要产地。① 大运河利于农田灌溉,唐设专官管理水利,水利工程多,仅江南就超过六朝总和。原因农业发展 江南 开发 农业 发展 利弊② 创制新灌溉工具筒车,发明了曲辕犁,便于水田耕作。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茶叶成为生活必需品,市场广泛,唐朝中期,政府开始收茶税。官府手工业:规模大,分工细,产品供皇室、贵族、官僚和军队消费。私营手工业:从事商品生产,作坊一般较小。分布广:丝麻织品,遍布全国,瓷窑分布中原和江南许多地区,铁产地有一百多处。规模大、产量多:造世界最大海船,过波斯湾须换小船;唐初仅洪州就造海船五百艘。纺织:丝织品有十几类,每类又分许多品种,绫就有 20 多种。陶瓷:唐三彩,为后代彩瓷的产生开辟了道路;青瓷中的秘色瓷,唐时已出现。冶铸:遍用切削、抛光、焊接等工艺。造船:能造使用推进器的战舰,这是最早使用机械动力的轮船雏形。丝织:发掘的丝织品吸收了波斯织法和图案风格。交通:以运河、长江为主的水运也很方便,商船往来不绝。隋:仍铸五株钱。唐:高祖“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成为以后历代货币的范式。① 固定交易场所叫市,有官员管理物价、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