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届高考历史考点专项教学案考点 17 隋唐时期的对外关系【考点要求】和新罗的交往,和日本的交往,和东南亚、印度半岛各国的交往,和中亚、西亚、欧、非各地的交往【重点难点】隋唐时期的主要港口、对外政策和国际大都会;唐朝时期著名的新罗留学生和新罗坊、新罗馆;日本遣唐使和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主要人物;唐朝和天竺往来的纽带以及中印文化交流的学科、人物;唐朝和大食的往来。【整体概括】隋唐时期,由于国家统一,经济文化繁荣,交通便利,统治者实行开明的对外政策,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隋唐时期与亚非欧诸多国家保持了友好往来。重要的有新罗、日本、印度、阿富汗、波斯、大食、东罗马。交往的形式有使节往来、派遣留学生、贸易往来、文化技术交流等。交往的特点 ,一是广泛对外开放,与各国进行交流;二是兼收并蓄,广泛吸纳外国先进新鲜事物。隋唐不仅是周边国家经济文化交流中心,而且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贡献。【考点扫描】陆路:从长安出发,向东可达朝鲜,向西通往印度、伊朗、阿拉伯和欧非许多国家。① 北从登州、扬州出发,可达今天的韩国、日本。② 南从广州出发,经海上“丝绸之路”,可达波斯湾。政策:唐政府实行开明的外交政策,鼓励外商来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任官和通婚。① 新罗人留学唐朝最多,最著名的是崔致远。② 唐朝长安和沿海许多城市设有“新罗坊”“新罗馆”,接待新罗商旅。① 新罗立国,参用唐制,设立国学、教授儒学。② 从唐引入茶种、雕版印刷术和高超的制瓷、制铜等手工业技艺。③ 新罗人喜读唐诗,许多文人会写唐诗。④ 此外,在姓氏、服饰、节令、风俗等方面,都有浓重的中华文化色彩。遣使隋唐:隋时中日互遣使臣,贞观年间开始,日本遣唐使有十多次。贸易频繁:日本出土大量“开元通宝”,中国也出土了日本奈良时的银币。① 大化改新是由留学回国人员策动,新政中的制度大都以唐制为蓝本。② 都城建造完全依照长安城的样式。③ 律令大体采用唐律,学校以儒家经典为教材,祭孔礼仪隆重。① 贞观时,天竺一再遣使来唐,送来郁金香、菩提树。② 中国创的十进位记数法推动了天竺数学的发展。 ③ 高僧玄奘和义净在中印文化交流中起了重要作用。① 隋时已互遣使节。② 唐时,波斯遭大食侵扰,其王及儿子先后前来求援。③ 许多波斯商人在中国开设“波斯店”。① 唐高宗时,开始遣使中国,持续了一个半世纪。②8 世纪,中国造纸术在唐时传到大食。① 唐与东罗马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