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届高考历史考点专项教学案考点 28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考点要求】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农业,手工业,商业,资本主义萌芽,对外贸易。【重点难点】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原因;一条鞭法实行的时间、人物、内容和意义; “摊丁入亩”与地丁银制度的内容和意义;明朝从国外引进的高产农作物新品种;明清时期手工业进步的五个表现;明朝中期以后纺织业生产的目的和结果;苏州机房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时间、地区、主要部门和标志;明清时期社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式;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明清时期商业繁荣的五个表现;清朝闭关政策的含义和结果。【整体概括】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社会已经走向衰落,但由于明清统治者 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调整了生产关系,使明清的封建经济有所发展,边疆地区获得开发,农业生产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商品经济较为繁荣,手工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由于封建制度的阻碍和重农抑商政策,使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考点扫描】时间:1581 年,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在全国推行。内容: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折成银两,把从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① 纳银代役的规定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② 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更名田:1669 年,康熙帝宣布原明朝藩王的土地,归现在耕种人所有。固定丁税丁数:1712 年规定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为准,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内容:雍正帝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原因一条 鞭法 意义摊丁入亩货币 地租 趋势 意义:废除了人头税,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有利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① 棉花种植在明代由江南推向江北。② 明代引进玉米和甘薯,清代推广,使贫瘠土地得到利用,粮产大幅提高。这对养活众多人口,腾出土地种植经济作物,促进农业商品化,有重要意义。③ 清前期,各种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形成一些专业生产区域。① 工具革新,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如明代嘉兴使用“纱绸机”,“制造尤工,擅绝海内”。② 生产技术提高,增加了产品种类,如双色套印技术广泛流传,出现多种颜色的彩色印刷品。③ 分工细密促进了地区或行业新的社会分工,如江南“织造尚松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