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翻译研究:回顾、现状与思考 摘要:本文对过去几个世纪关于中医翻译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全面总结。分三个阶段回顾了其发展历程,并从学科与研究队伍建设、学术成就以及研究内容等几方面概述了中医翻译研究的现状,同时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关键词:中医;回顾;成就;不足Research on the Transl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 SurveyAbstract: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general survey of the research on TCM translation in the past several centuries. It reviews the three-staged developments of the research, presents the status quo by highlighting the researcher cultivation and subject construction, achievements, contents as well as weaknesses in the research of TCM translation.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view; achievements; weaknesses 1. 引言中医翻译早已有之,早在秦汉时期,中国的医药学就已传入东南亚诸国。然而,在我国同那些国家那时所进行的医药交流中,却鲜有翻译活动的记载。直到 17 世纪中叶,我国开始与欧洲诸国进行医药交流,才为我们今天研究中医翻译历史提供了比较详尽资料(李照国 1997)。从那时起到现在,我国中医翻译经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一系列的发展过程。在此,我们将对中医翻译的历史做一个大致的回顾,对其研究现状进行大致的介绍,并提出中医翻译研究的一些思考。2. 中医翻译研究的历史回顾中医翻译从 17 世纪至今,其发展大致可以分文三个阶段:早期萌芽阶段、逐步深入阶段和逐步成熟阶段。下面我们对每个阶段的特点进行简要的回顾。2.1 早期萌芽阶段17 世纪中叶到 18 世纪末,为中医向欧洲传播的始发阶段,进展比较缓慢。在欧洲仅出版了 19 部有关中医的译著。而在 18 世纪末到 19 世纪末的这一百年间,中医学在欧洲的传播有了一定的发展,研究范围有了一定得拓展,先后出版了 137 部有关中医的书籍。这一时期对中医的研究多属综述性的,尚未发现将整部中医典籍译成西文的记载;研究的重点和中心主要集中在针灸方面;译者均为欧洲人,大部分是来华的传教士;当时翻译的一些中医术语在1嗣后的翻译活动中得到了普遍的接受,如我们今天使用的 acupuncture (针刺) 和 moxibustion (艾灸) 两个译语即是荷兰人 Dane Jacob Booudt,Buschof H. 及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