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由,毋宁死》教案(一课时)【学习目标】 1 .理清课文的思路,理解文章的内容; 2 .掌握演讲稿的特点,学习演讲的技巧。 【文本简介】 帕特里克•亨利是弗吉尼亚殖民地上最成功的律师之一。 北美洲的原始居民为印第安人。从 1607 到 1733 年,英国在北美洲大西洋沿岸陆 续建立了 13 个殖民地,采取剥削、压制的政策。 18 世纪中叶,北美殖民地人民同 英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人民要求独立的呼声越来越高。英殖民者采用各种手段,软硬兼施,企图维护其宗主国的地位。 1774 年,英国颁布了诸如关闭波 士顿港、增派英国驻军、取消马萨诸塞的自治权、确立英国对殖民地的司法权等法令,从政治上、军事上加紧对殖民地的控制与镇压。殖民地中的一些温和派和保守分子屈服于英国政府的压力,极力主张妥协和解。帕特里克•亨利与之相反,属于激进派人物,主张不惜以鲜血和生命为代价换取独立。 1775 年 3 月 23 日,在 弗吉尼亚州议会上,眼看着妥协势力占了优势,他义无反顾,登台发表了这篇著名的演讲。 亨利的演讲极大地鼓舞了人们为争取独立而进行战斗的激情,他的演讲结束后,会场群情激愤,“拿起武器 ! 拿起武器 ! ” 的呼喊声响彻议会大厅。这篇演说词被 后人作为不朽的名篇,特别是结尾的警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文本研习】 一、演讲稿的基本结构,可分为题目、开头、主体、结尾四部分。1 、阐述“我”为什么要发表演讲:并非对各位不敬,在论及事关国家存亡的重大 问题时,不能缄口沉默。 2 、论述沉湎于幻想,不愿正视痛苦现实,不是我们应持的态度。 3 、论述依据历史事实和现实状况,我们不能沉迷于虚无缥缈的和平的希望,我 们的唯一出路只有诉诸武力。 4 、阐明我们没有退路,但只要努力,我们就有胜利的希望。 5 、表达“不自由,毋宁死”的主张。 二、这次演讲的场合,演讲的对象,演讲的目的分别是什么?这次演讲的场合是弗吉尼亚州议会,演讲的对象是州议员,演讲的目的是让人们丢掉幻想,准备战斗。三、亨利的演讲表现了高超、机敏的技巧。他谙熟口语表达的特点,使用大量的表现手法,强化了听觉效果。这篇演讲稿语言上有什么特色?举两个以上的例子分析一下。排比: 可我们的请愿受到轻侮;我们的抗议招来了新的暴力;我们的哀求被人家置之 不理;我们被人家轻蔑地一脚从御座前踢开。——强调形势的紧迫。 假如我们想得到自由……假如我们……假如我们……那么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