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知识点 1、《师恩难忘》是作家刘绍棠对自己一年级时一位教学有方的田老师的回忆,抒发了对老师的尊敬和感谢之情。(1) 娓娓动听:形容说话婉转生动,使人爱听。身临其境:亲身来到了某种境地。 临(lín ) :来到 。部首为 ∣ 引人入胜:胜,胜境,美妙的境地。把人带到美妙的境界。本课指田老师讲的故事很有吸引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一棵小树长成参天大树需要十年时间,培养一种人才需要百年时间。比方培养人才是长期大计,也阐明培养人才不容易。(2)形容老师的成语:循循善诱、和蔼可亲、诲人不倦、孜孜不倦、呕心沥血;(4)形容老师的诗句:①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②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5)“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年来,田老师讲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如点点春雨,滋润着孩子的心田,激起了作者对文学的热爱与向往 。 这颗文学的种子后来生根、长叶、开花,并已结出累累硕果。2、《陶校长的演讲》是教育学家陶行知的一篇演讲稿,规定学生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方面问问自己有无进步,体现了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惜。(1) 主线一坏,虽然你有某些学问和本领,也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2) 每个人既要讲究“公德”,也要讲究“私德”,要“建筑人格长城”。3、《寻隐者不遇》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记叙了诗人前去山中寻访隐者而没有遇到这件事。重要写了诗人与童子的问答,体现了隐者高洁的性格以及诗人对他的仰慕。(1) 寻:寻访。 隐者:古代隐居山林的人。 言:说。 此:这。 不知处:不懂得在何处。(2)全诗解释为: 寻访隐居的人却没有遇见贾岛在松树下问童子,童子说他的师父采药去了。就在这座山中,云雾浓重不懂得在什么地方。《所见》作者是清代袁枚,诗人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牧童行歌捕蝉图,动静结合,抒发了对乡村田园风光的爱慕之情。(1) 振:震荡。 林樾:林中成阴的地方。 意欲:心想。 闭口立:停止行走,不再唱歌。(2) 全诗解释为: 所见到的景象 牧童骑着黄牛,歌声在林中回荡。大概是想要捕捉那鸣叫的蝉吧,牧童忽然停止行走,不再唱歌。(3) 描写小朋友生活的诗:村居(清)高鼎草 长 莺 飞 二 月 天 , 拂 堤 杨 柳 醉 春 烟 。 小 朋 友 散 学 归 来 早 , 忙 趁 东 风 放 纸 鸢 。宿新市徐公店(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