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是充满着生命活力的学科。然而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常常只靠教材、教参和学生上演着“传输一接收”式的机械活动,语文教师失去了教学的激情,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热情,语文也失去了本该具有的生命活力。新课改下语文课堂迫切需要找回语文的活力,展现语文学科丰富的人文性、审美性、趣味性特点,那么就必须突破传统框架,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重新认识语文课堂,改变机械沉闷、程式化的课堂教学。一、何为语文课堂的生命活力语文课堂的生命活力可以定义为三个维度,即语文知识、语文情感、语文认知灵敏性。(一)课堂中语文知识的活力语文知识是语文的根基。语文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一门学科,语文课堂的活力,从根本上说就是语文知识的不断更新、充实。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离不开语文知识的积累和更新。面对新时代的学生,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展现出自己广博的知识面,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喜欢接触新事物的学生也更愿意在语文课堂上感受到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气息。二)课堂中语文情感的活力语文是生命的表现形式。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不是知识的堆积而是灵魂的唤醒”。一个好的语文老师一定是有情感融入语文教学中的老师,这样的课堂才有生命。教师的情感活力要表现在职业的热情、举手投足间的真诚以及对课本的情感对话。教师要在课堂营造出活泼生动、富有情感的氛围才能激发出学生的智慧。(三)课堂中语文认知灵敏度的活力语文课堂要健康、稳定、高效地进行,那么就要让语文的认知灵敏度保持一个最佳的状态。通过老师的引导,每个学生都能在语文课堂积极地做出反应。语文课堂的生命活力重在一个“活”字,但要保证活而不乱,进而充分展现出课堂吸引力、教师带动力、学生思维活力。在保证正常教学秩序下,既要让学生活跃、灵动、乐在其中,也要保证活而不乱、动而不滥、乐而不散,达到张弛有度,收放自如的最佳效果,既保证了教学质量,又做到了活泼愉悦。二、如何让语文课堂有生命活力要让语文课堂有生命活力就是要打破传统教学的枷锁,改变教法、学法的单一,不拘泥于教材,不禁锢学生思维,创造出新颖的、多元的以学为主的语文课堂。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重点在如何设计、如何教学。(一)“源头活水”在于师钱梦龙先生提出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教学指导思想体现了新教学形态下教师的角色。一个有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定然取决于一个具有生命活力、热爱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