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赠汪伦》说课教案 古诗《赠汪伦》 中华经典诗文,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珍宝,千百年来传唱不衰。今日依旧值得我们传诵。入选教科书的古诗,语言高度精练,节奏感强,学生学习起来朗朗上口,更是易于背诵。而且,经典古诗的教学,对学生德育的教育可以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 一 教材分析 《赠汪伦》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第三册第六组课文中的一首古诗。这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写的一首叙事抒情佳作。这首诗主要叙述李白离开桃花潭时,他的好友汪伦来送别的情景,体现了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诗的前两句是叙事,写待发之际,诗人忽然听到岸边传来踏歌声,一个“忽”字,写出了李白心中的惊喜;后两句是抒情,诗人以水深喻情深,在诗人看来,桃花潭虽碧水幽深,却也比不上汪伦对他的情谊深!这首小诗,通篇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洋溢着浓郁的诗意。 二 学情分析 作为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能力,如朗读、理解等,但不同的学生对李白和汪伦之间的友谊的理解和感悟是不同的。因而,如何让这时空交错的古人和今人在“友谊”这个主题上,抓住情感这个切入点是本课的关键。 三 教学目标 《新课标》对第一学段的诗词的教学要求“诵读儿歌、童谣、或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根据本人对教材的理解,结合《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从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着手,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1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2 精读一首《赠汪伦》,拓展延伸一组送别诗,丰富学生文化底蕴。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想、悟、诵、唱等来达成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 懂得珍惜人间友情,有交朋友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四 教学准备 诗歌教学要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老师在课堂上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积极参加,引导学生潜入诗词意境,陶冶情操。为达成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在课前编写相关资料,并制作成课件。让学生编写李白的资料备沟通,预习古诗. 五 教法、学法 学生是学习和进展的主体,老师是学习活动的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的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制造性。整个教学过程归纳为“知诗人、解诗题、读诗文、明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