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2.1指数函数及其图像与性质说课稿§4.2.1指数函数及其图像与性质说课稿各位老师、评委们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指数函数及其图像与性质》,是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简单说明一、教材分析:指数函数是在学习了函数的定义及其图像、性质,掌握了研究函数的一般思路,并将幂指数从整数扩充到实数范围之后,学习的第一个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是《函数》一章的重要内容。本节内容既是函数内容的深化,又是今后学习对数函数的基础,具有非常高的实用价值,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在指数函数的研究过程中蕴含了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函数,培养学生的函数应用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二、学情分析:优势:学生刚刚学习了函数的定义、图像、性质,对函数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有一定基础,能用描点法画函数的图像,对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劣势:本节内容部分知识较抽象,学生没有感性基础,会给学生以枯燥、乏味的感觉。授课的对象是中职一年级的学生,数学基础较差理解、运用能力较弱,学习数学信心不足。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2.掌握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初步学会运用指数函数解决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特殊→一般→特殊”的认知过程,完善认知结构,领会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归纳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问题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的理性、严谨及数与形的和谐统一美,展现数学实用价值及其在社会进步、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四、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图像及性质。难点:指数函数性质的归纳和简单运用。五、教法学法:(一)教法:教法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试验为主线的宗旨,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法:1.数学实验法2.探究发现法3.类比教学法(二)学法:课堂实验→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实践演练六、教学过程:课堂引入你看过细胞分裂的视频吗?你知道电脑病毒复制得有多快吗?给你一张纸,能使它超过珠穆朗玛峰吗?在这些现象中,与数学中的哪些知识有关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例1.某种细胞分裂时,由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1个这样的细胞分裂x次后,得到的细胞个数y与x的函数表达式是什么?y=2x引例2.我是电脑病毒,在传播时我可以由一个复制成二个,二个复制成四个,……,我复制x次后,得到的病毒个数y与x有怎样的函数关系?如果做不出,可要小心你的电脑哦y=2x引例3.折纸实验。师:古希腊著名的科学家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那么,今天我们试试,“给我一张纸,我就能使它超过珠穆朗玛峰!”指导学生折纸实验:将一将白纸(厚度为0.1mm)对折,再对折,…,计算折后纸的厚度。如果对折6次,与课本的厚度比一比!如此对折下去,能不能超过珠穆朗玛峰?试将纸对折的次数x与折后纸的层数y统计如下表,并建立一个数学模型给予解释。引例4.一尺之木,日取其半,取x次后,剩余长度y与x的函数表达式是:y=(1)x2启发诱导、探求新知师:观察上面4个实例得出了两个函数式y=2x与y=(1)x2学生思考归纳概括共同特征师:如果可以用字母a代替其中的底数,那么上述两式就可以表示成ax的形式。自变量在指数位置,所以我们把它称作指数函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指数函数。(在屏幕上给出课题)1自变量x2定义域R3a的范围a>0,且a≠14定义的形式(对应法则)y=ax幂函数底数y=xa,x为自变量指数函数y=axa为常数指数底数指数指数函数及其图像与性质〈一〉指数函数的定义(板书)一般地,函数y=ax(a>0,且a≠1)叫做指数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R。师:在本定义中要注意哪些要点?概念解析1:师: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y=ax中规定a>0,a牛1?(引导学生从定义域为R的角度考虑).(先把a=0,a<0,a=1显示出来,学生每分析一个就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