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BSC 理论的航运企业绩效评价体系讨论(全文)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航运企业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以应对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文章以航运企业绩效评价为切入点,从外部利益相关者维度、财务维度、顾客维度、内部流程维度和学习创新维度构建以平衡计分卡为总框架、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航运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与全球经济和贸易休戚相关的航运业在经历了近两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后,终于逐步走出低迷。而在国家公布的“十二五”规划中,进展包括海洋运输在内的海洋经济,已经被列入了国家作为重点关注的内容。这对于航运企业无疑又是一大契机。那么,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航运企业应实行什么样的战略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以应对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如何使航运企业发现自身运营过程中不合理的环节并加以改善,实现企业的长远可持续进展?使得航运企业绩效评价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恰当的绩效评价体系能够帮助企业各利益主体综合了解企业的实际经营水平及其进展变化趋势,促进企业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从而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能力。本文站在企业可持续进展的战略高度,分析航运业的经营特点,设计平衡计分卡各维度指标,再利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指标间的权重,从而构建航运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一、航运企业经营特点分析(一)收益波动大,市场变化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国际航运服务与国际贸易受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影响极大,不确定性非常明显。此外,航运供给和需求在时间、地点上往往也存在着差异,这种供需不平衡容易导致市场变化的不确定性。(二)固定资产所占比重大,船舶趋于大型化船舶数量决定企业的规模。船舶作为航运企业的主要资产,沉淀在船舶上的资金数额巨大,占企业资产的大部分,相应导致航运业的折旧额比较大,再加上固定资产的修理费、保险费以及船员工资等固定性费用,使得航运业的固定性费用大。(三)属于资金和技术密集型行业,船舶价值非常高航运企业的运作需要巨大的投资额。随着当今船舶的大型化、自动化、高速化的进展趋势,仅造船、买船一项,投资额动辄上千万美元。同时,对航运企业的经营者来说,在航行技能、安全管理及遵守各国及国际组织制定的适用法规和有关规则等方面,根据经营的区域、货物种类、运输方式的不同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具有较高的技术专业性。(四)财务风险大,投资回收期也相应较长由于航运业的固定性费用比较大,或者说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