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师生互动 提高课堂效率有效的师生互动,应该包括行为互动、情感互动、认知互动。单纯的认知互动并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的发展,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互动和高层次的认知互动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思维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又该如何实施有效的师生互动,来提高课堂效率呢? 一、把握师生互动的时机 1. 在需要探究时进行互动。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对“一知半解”的事物更容易产生探究的欲望。教师也往往能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让他们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上产生新的问题,并把此作为探究点,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探究思考。这种时机的把握是充分体现师生互动有效性的关系。如“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的教学,作为计算结果的得出,其实并不难,很多学生都会计算,但对算理的理解则会有一定的困难。学生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显然,引导学生探究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的算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这一节课的重点。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如下的互动过程:师生共同列出算式:43+21。教师问:“那么结果是多少呢?”很多学生说是 64。教师继续追问:“那么 43+21 为什么等于 64?你是怎样想的?你能告诉不知道的同学吗?”……学生开始寻求证明自己答案的途径和方法。此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互动,展示不同的思考方法,可以先算 40+20=60,再算 3+1=4,最后60+4=64。也可以先算 43+20=63,再算 63+1=64。还可以先算 40+21=61,再算 61+3=64。等等。教师引导学生比较这些算法,“这三种方法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发现原来这些方法都是“把加数看成整十数来口算”的,从而渗透“转化”的思想。这里,教师正是利用了学生对知识的“一知半解”,设置挑战性的问题,与学生进行有效地互动,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2. 在学生困惑时进行互动。学生在听课、讨论、解题中出现怀疑或困惑时,需要一种不迷信、不盲从的独立思考的品质来支撑,因此教师要注意保持儿童的好奇心与怀疑精神,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在耐心倾听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有效师生互动,从而达到释疑的目的。如,学习平角的概念以后,有学生受平角表象的干扰,认为平角就是一条直线,直线也就是平角。此时教师不给予简单的判定,进行这样的互动环节:教师问“平角的定义是什么?它应具备什么条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来回答。一学生说:“平角作为一个角应该有一顶点。”另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