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商界三十六计当我偶然读到《三十六计》的英文翻译版时,我扪心自问,这本古代中国兵书能否对现今的商界起到某种作用。借助《三十六计》分析了近 300 个当今商战案例后,我大彻大悟,那些计谋饱含着东方的智慧,是通过竞争赢得复杂商战的强有力工具。 《三十六计》这部兵书,为我们如何影响、超越对手,并保持住优势,提出了新的视角。它并没有倡导必要的武力,恰恰相反,它只是扩展了想像力,帮助我们在竞争日益激烈与 关系日益错综复杂的当代世界里,激发出连贯的创新思维与策略。目前的社会,信息泛滥,竞争趋于白热化。撇开其他因素不谈,与较低的通信成本及快速的技术发展相比,创新策略重要得多。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跨行业竞争正在形成,竞争对手的日益增多迫使每一个参与者都要有自己独特的优势。结果是竞争步伐加快,比赛更富生气,而冲突的特点,却与在中国战国时期(公元前 475 年~公元前 221 年)诞生《三十六计》时的背景极其相似。本书旨在揭示,无论是在当今商界,还是在古代的中国战乱时期,三十六计同样奏效。许多公司包括微软、索尼和可口可乐,早就在不知不觉中运用它们,在最具争议的论战中赢得了先机。 有两个兴趣吸引我最先关注《三十六计》。首先,我 10 岁时开始对东方哲学感到好奇并着手学习中国的兵书。几年后,我父亲,一位交际学教授,引领我接触道家学说和禅宗。此后,在我来自南非的母亲及其家族的鼓励下,我持之以恒地探究东方与南非的哲学真谛。 我对《三十六计》的第二个兴趣,在于它们也可以用于商业,可以说是非常棒的商业策略。在沃顿、哥伦比亚及伦敦商学院求学时,令我最兴趣盎然的故事,是一些公司在很多情况下只动用了极少的人力物力,以创新手法击败了竞争对手。毫无疑问,规模效应可以保证长远赢利,成为夺取持久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犹如戴比尔斯(De Beers)主宰钻石业,美国铝业(Alcoa)称雄钢铁业那样。然而,那些机会在当前的信息时代并不多见。竞争的另一类形式是:通过保持一系列暂时优势,获取谋略上的胜利,来保证公司连绵不断的成功。 当我发现《三十六计》涵盖了赢得商机、快速发展的锦囊妙计后,我激动万分。尤其是我察觉到《三十六计》在中国之外鲜为人知,我更备受鼓舞。西方人已经接受了《孙子兵法》,但对它的姐妹篇《三十六计》却鲜有耳闻。在过去精心撰写并被证明确凿无疑后,《三十六计》触及了人类一如既往的本性。哪怕经历了工业革命、信息时代及因特网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