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企业谈等保 2.0(五)云端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安全要求及解决方案编者按互联网金融业务系统上云后的安全是当下热点,本文梳理了等级保护云计算安全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安全监管这两方面的合规性要求,将两者加以融合、针对其主要的安全问题和需求,提出云端互联网金融的安全防护、安全检测和安全监测三大类措施与安全服务解决方案。正文目前,公有云的建设发展成为互联网时代的风向标,如阿里云、亚马逊等建立的公有云规模增长迅速。在移动互联网发展推波助澜之下,依托移动互联网开展网贷、线上理财、消费金融、三方支付业务的企业为了享受公有云提供的快捷、弹性架构,从而纷纷将应用系统部署到云上。首先,合规要求方面,《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云计算扩展要求》(以下简称“《云等保》”)定义云计算服务带来了“云主机”等虚拟计算资源,将传统环境中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的单一安全责任转变为云租户和云服务商双方“各自分担”的安全责任。这点明确了企业作为云租户,其应用系统都需要定级且符合对应等级安全控制措施要求。年月银监会发布了号文,《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加强非银行金融机构信息科技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信托公司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信息科技建设、信息科技风险防范提出了要求。《指导意见》第五章节指出“加强网络区域划分和隔离;通过部署防病毒、防攻击、防篡改、防泄密、防抵赖等措施提升系统抵御内外部攻击破坏的能力;”。对于云上应用系统的安全防护明确提出了安全建设要求。其次,参考安全咨询机构对于年至年月之间公开报道的敏感信息泄露案例的数据分析发现:■敏感信息泄露呈现上升趋势——泄露手段从以黑客入侵等技术手段为主向技术手段与收买内部员工、内部管理不善等非技术手段结合并用发展,特别是对非技术手段的运用,近几年呈现出较快速的增长,企业对可能的应用系统攻击行为没有安全检测防护措施。■敏感信息泄露涉及行业广泛——重点集中在互联网、制造业政府机构及金融行业,特别是互联网行业信息泄露事件呈现高速增长趋势,需要引起警惕。■敏感信息泄露的追责难度大一一基于的审计,难以准确定位责任人,难以将地址与具体人员身份准确关联,导致发生安全事故后,追查责任人成为新的难题。由此,安全威胁与应用安全风险与企业业务经营如影随形。应用系统部署到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