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心理健康教学工作总结小学二年级心理健康教学工作总结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回顾坚强地走过的这段时间,取得的成绩实则来之不易,不妨把这些记录下来,写一份教学总结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教学总结而苦恼吧,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二年级心理健康教学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二年级心理健康教学工作总结 1 近年来,小学生常出现嫉妒、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此不能漠视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培育的是人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因此,本学期我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的健康进展,健全他们的人格,为 21 世纪培育合格的人才。 一、坚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1、根据学生心理进展特点和身心进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2、面对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养逐步提高。 3、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4、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老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科学辅导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参加有机结合起来。 二、掌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径 1、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知识,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进展的过程,从教材内容看,各科内容都是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例如,语文、思品课可以陶冶学生的心灵,塑造高贵优雅的品质;数学、自然可以进行科学思维的训练;美术、音乐可利用特有的旋律、线条、色彩培育学生的审美能力,体育课可锻炼学生的坚强意志,培育学生竞争、拼搏、进取的精神。在各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养,且作为教育的主体,老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老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2、联系家庭,引导学生家长关怀子女的心理健康,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重要方式 由于学生家长与学生固有的血缘关系,感情和伦理道德上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