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教学方案设计模板汇编八篇幼儿园中班教学方案设计 篇 1 活动背景: 这是我们教研的内容,老师们在自己理解、同伴互动的前提下,进行了教研观摩活动。这是在同事第一次教学活动的基础上,有了这次的想法和设计。 孩子对磁铁有一种好奇:因为它会吸住东西。在以前的日子里,孩子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磁铁的经验。所以,对于孩子来说,活动结果的获得是不难的,但是,孩子们在还没有探究习惯和能力的时候,这样的活动,无疑会让孩子获得许多方法和乐趣,这使我们更关注孩子的活动过程。 活动应该根植于孩子的生活。科学探究活动很容易只关注科学概念而忽视了它对孩子的现实意义。所以,本活动努力将有关磁铁的每一点认识,迁移回归孩子的生活,使活动贴近孩子原本的需要。 内容与要求: 1、了解磁铁的名称和可以吸住铁制品的基本特征。 2、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和问题。 3、重点和难点:探究磁铁的基本特征。 活动准备: 1、幼儿的操作用具:磁铁、各类铁制品(大头针、曲别针、铁钉、铁丝、铁片)、非铁制品(塑料勺子、积木、雪花片、纽扣、泡沫、硬)每人一份。 2、放有雪花片和曲别针的筐(每桌两筐)。 3、老师演示用具:磁铁、垫板、别有曲别针的娃娃纸片。 过程与指导: 一、摆弄操作 老师:请你把筐里的东西分成两堆,分的时候要用到这东西指磁铁),你去试试。 ――由于上次活动的开始,老师指导语过于的含蓄,出现了许 多与“磁铁"无关的操作现象,使得孩子走了一些弯路,降低了集体 教学的效率。因此,本活动的开始,直接引入磁铁,使孩子立即对当前的学习对象进行关注,大大减少了教学上的麻烦。 观察幼儿的操作情况。 在活动中,由于我的指导语的暗示,大多数的孩子都用磁铁(尽管孩子都叫不出它的学名)把东西分成两堆,有 1 个孩子按大小分,有 2 个孩子按材料质地分,有 1 个孩子按长短分,终因材料的不规则,而无法进行,于是,抬眼看同伴,便拿起磁铁,立即被磁铁能吸住铁制品现象吸引住,从而信心倍增,很快,也将材料分成了两堆。 二、协调沟通 讨论:说说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 老师(小结):用这(磁铁)可以将筐里的东西分成两堆:能被吸住和不能被吸住的。这东西叫磁铁,它能吸住铁的东西。 三、迁移验证 找一找:教室里还有哪些东西是铁做的?你怎么知道的? ――上次的讨论活动表明,孩子更容易记住“吸铁石",而不容 易记忆“磁铁”,所以,这里让孩子有反复使用“磁铁”这个学名的机会,如,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