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 7:甲午中日战争【考纲要求】大纲条目细化要求2.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2)甲午中日战争战争爆发的背景黄海、辽东、威海之战和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马关条约》及其影响三国干涉还辽和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2.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根本原因、主要原因、有利条件、导火线战役位置、牺牲的民族英雄、避战求和的原因及结果时间、主要内容、危害性、评价三国干涉还辽:国家、原因、影响反割台斗争:主要人物、台湾保卫战的意义【自主复习】(熟记本部分内容)一、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1、日本: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蓄意发动侵略战争。----根本原因明治维新后的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制定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加入到侵略扩张的行列。由于明治维新后日本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国内市场狭小,生产发展受到阻碍,人民起义不断,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日本垄断资产阶级势力发展,对外殖民扩张、掠夺世界市场的欲望更加强烈,其矛头遂指向封建落后的朝鲜和中国,战争不可避免。(战争发生的必然性)2、列强:西方列强对日本侵华采取默许或纵容态度,成为日本侵华的有利条件(催化剂)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的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各自的侵略利益,在一定程度上支持日本扩张: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德法希望借助日本扩大侵略权益;英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俄国侵略中国东北和朝鲜的准备不足。列强的默许和纵容态度,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3、朝鲜:东学党起义,日本乘机出兵朝鲜。------导火线起义平息后,日本拒绝清政府中日两国同时撤军的建议,继续大量增兵。4、清政府:寄希望于各国的“调停”,不认真备战,使清军处于被动不利的地位。二、战争的经过和清政府避战求和的原因、表现及造成的危害1、战争的经过:简单介绍爆发标志(强调日本不宣而战是蓄谋已久的)、平壤战役(强调清军的腐败和避战求和政策导致延误战机所造成的危害)、黄海海战(强调部分有志气的中国军人的报国精神和李鸿章避战求和的危害)、威海卫之战(强调腐败和避战求和造成的悲惨结局)。2、清政府避战求和的原因、表现及造成的危害⑴ 原因① 慈禧太后怕战争冲击了她的 60 岁“万寿庆典”,更担心在战争中削弱她的最高地位,所以一心希望对日本和平了结。② 李鸿章为了保住自己的官职和权势,保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