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10高考数学阅卷的历程与心得素材

2010高考数学阅卷的历程与心得素材_第1页
1/11
2010高考数学阅卷的历程与心得素材_第2页
2/11
2010高考数学阅卷的历程与心得素材_第3页
3/11
2010 高考阅卷的历程与心得 前言:本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我们那段时间的阅卷历程作总体回顾.第二部分,展示一些题目的评分标准并谈谈自己在阅卷过程中的一些体会.三.结合阅卷体会给出自己对教学及学生答题的一些建议.一﹑历程回顾1.阅卷团队:(1)绍兴 6 人,分别是:绍兴一中苏卫军,诸暨中学俞建锋,嵊州二中王伟萍,上虞华维学校冯毅,新昌中学俞春雷、王金刚。(2)全省团队:中学教师 55~60 人左右,浙大数学系研究生 400 人左右。2.任务分配:一开始,全省的中学教师基本上都被分配去阅自选综合的第三、四两题,只有宁波的几位老师是与研究生一起阅理科卷最后一道大题。我们绍兴 6 人都阅自选综合的第四题(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后来,当我们那题阅好后,又被安排新任务:一部分阅文科数列大题,还有一部分阅文科解析几何大题,其余阅理科解析几何大题。3.日程安排:第一天(6 月 10 日),下午 3:00 报到,入住玉泉校区,阅卷在紫金港校区。第二天(6 月 11 号),早上 7:30 乘校车从玉泉出发,8:00 到紫金港。上午熟悉试题与评分标准,下午试改,同时修订、完善评分标准(但最后必须报经大组讨论同意才可修订)。第三天(6 月 12 日),上午继续试改。中午我们到各题阅卷场收集、汇总评分标准和阅卷尺度等。下午 1:30 开始正评,到 4:30 结束。一个下午本人完成约 1300 份的量,这个速度中等。第四天(6 月 13 日),上午继续正评。经过大家的努力,到中午时分,我们的这一题就快阅完了,只剩下一小部分。中午吃好饭以后大家几乎都没有休息,即刻返回阅卷场继续工作。从 12:30 开始,到 1:30 全部结束。IB 模块第四题全省共有三万五千多份试卷(实际上相当于7 万份的量,因为每份试卷都至少经过两个老师批阅),我们 20 多位中学老师用了一天多一点的时间就完成了该题的批阅任务。其中本人共阅 3100 份左右,平均速度 8 秒,最快的一个老师阅了近 3900 份,平均速度 6 秒左右。当然,本人的错误率较低,无效卷共 37 张(最多的有 115 张)。相比而言,自选综合第三题(不等式选讲)就没有那么快了,由于那题比较难改,他们阅每份试卷大概需耗时十七、八秒。下午,我们已经完成任务的 20 多位老师被重新分配任务,其中我们绍兴 6 人被分配去改文科第 22 题(解析几何) ,该题的阅卷还有 28 名研究生 (文科试卷的批阅都是那天下午才开始的),当天下午的任务也是先熟悉试题并试改...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010高考数学阅卷的历程与心得素材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