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19 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 22 课 文学的繁荣【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1)识记浪漫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代表作、现实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代表作、20 世纪的西方文学主要成就;苏联社会主义文学成就及亚非拉文学成就; (2)理解分析文学流派产生的背景,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 (3)探究 19 世纪以来世界文学主要成就,并了解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 (1)问题探究,引导学生探究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归纳、提炼各种文学流派的特征; (2)情景再现,有条件可放映《巴黎圣母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影视片,以加深印象; (3)历史比较,如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的差异。同时,学生可以展开比较、讨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和苏联文学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不同的特点,一个是颓废、迷茫,一个是充满朝气和激情,分析其中的历史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与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 (2)树立以人为本,对学生进行人格、情感教育。【教学方法】1. 利用讲述与多媒体教学,要求学生对本课知识系统掌握;2. 用联系的观点教学,把各时期文学产生和其时代背景联系起来,一定的社会背景造就一定的文学;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思考与分析问题;3. 组织课堂讨论,进行探究法学习和教学,加强深入学习。【教学内容】1.“浪漫主义文学”:( 1)欧洲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背景。1789 年爆发了震撼欧洲的法国大革命。这次革命推翻了统治法国一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开辟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时期,对 19 世纪的文学进程也产生了巨大影响。法国大革命胜利后确立的资本主义社会秩序,不像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妙,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也没有实现,因而引起人们的失望和强烈不满,于是反映人们对现实不满、进而追求新的理想的浪漫主义潮流应运而生。(2)主要特点。① 反对崇尚理性,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② 反对古典主义文学形式主义的束缚,在创作中采用夸张手法,富于幻想和传奇色彩。到19 世纪 30 年代,浪漫主义发展到顶峰。(3)列举成就。① 雨果——《巴黎圣母院》、补《悲惨世界》;② 雪莱——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以希腊罗马神话为题材,描绘了为人类“盗火”的英雄普罗米修斯坚强不屈、最后依靠自然的力量获得解放的故事,寄托了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