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考察报告模板 1.德国的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学生升学就业的主要渠道。 德国的学制一般是孩子三岁进幼儿园,六岁入小学,小学学制是四年,小学后实行第一次分流,多数学生一开始升入初中,就初步确定了今后就业升学的基本方向,目的性比较明确,初中毕业后的第二次分流,是根据不同职业的要求和学生及家长的意愿而定。 职业教育是每个职工的终身教育,即培训——就业——再培训——再就业。劳动就业部门既管理就业、救助失业,又管理培训工作;德国高中学生需学 23 门外语,完成学业方可进入大学,高中生上大学所占比率仅约占 3035%,其余学生选择高等职业学校,比率 6570%以上。 德国的教育体系,既使绝大部分学龄儿童及青少年能接受到至少一项职业教育训练,直接掌握一门技术,被企业雇用,同时又能提供有志于继续深造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2.“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德国职业教育最主要的特点,也是德国推行职业教育最成功的关键。 在德国,约有 70%的职校属于“双元制”。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培育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接受双元制培训的学生,一般必须具备主体中学或实科中学(相当于我国的初中)毕业 证书,之后,自己或通过劳动局的职业介绍中心选择一家企业,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同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得到一个培训位置,然后再到相关的职业学校登记取得理论学习资格。这样他就成为一个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的学生。他具备双重身份: 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工,他有两个学习受训地点:培训企业和职业学校。学员或定期或分期在企业里接受实践教育、在职校里接受理论教育。职校大约 60%是专业课程,40%是普通教育课程。 企业的技能培训是“双元制”的主体。企业的培训根据联邦教科部和有关专业部共同颁布的培训条例进行。德国经济部公布的国家承认的培训职业有 93 个大类、371 个职业。各专业部分别制定相关职业类别的培训条例,包括教育内容、时间安排以及考核办法等,并会同联邦教科部共同颁布实施。各企业根据培训条例和本企业的特点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并付诸实施。 职业学校的教育是服务于企业培训的,职校的教学任务主要是以专业理论来辅导和提高学员在企业中的实践培训成果,并加深和补充普通教育的任务。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由各州文教部制定。 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考核、成绩认定及证书发放由各行业协会负责。考核内容分为书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