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利利恰利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日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课题叫《恰利利恰利》。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歌曲《恰利利恰利》是苏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采金秋”中的一首,这是一首印度尼西亚的民歌,歌词形象地描绘了庄稼人在田间劳动时的热情景象。歌曲有两部分组成(齐唱+合唱),表现了庄稼人的劳动热情,旋律中贯穿着欢跃的舞蹈节奏。虽然连续八次出现相同的节奏型,却毫无单调冗长之感,反而使人感到意犹未尽,更具乡土气息。 (二)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二课时,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能认识到的劳动的重要性,要热爱劳动,感受劳动所带来的乐趣.也为本单元后面的学习作了铺垫。可见,本课在这单元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处于十分关键的地位。 (三)学情分析: 由于小孩子的天性是好玩、好动、好奇,他们的认知活动都是以兴趣和好奇为载体的。因此,制造音乐课堂的愉快情境尤为重要。针对以上情况,我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感受劳动所带来的乐趣,以及劳动时的一些形象特征. 2、“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用自然欢快的声音表现歌曲的情绪,学习简单的二部合唱,并能尝试用不同的形式处理歌曲. 3、“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培育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启发学生积极自主地体验音乐。 (五)教学重、难点 根据《音乐新课标》确立的阶段目标和中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重点: 1、教学重点:学生能用自然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 针对四年级学生自我感知能力欠缺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难点: 2、教学难点:二声部的演唱、创设劳动场景。 二、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必须靠老师的启发、指导,“教”为“学”服务。只有充分发挥学科特点,才能收到良好效果,教学时应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纳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学习时保持主动、愉快的心境。基于以上原因,我设计了以下教法: 1、兴趣引入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的开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引导学生一起喊一喊“号子”导入新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情境创设法:在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