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运动的描述(2)【导学目标】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2.理解运动图象(x-t 图、v-t 图)的物理意义并会进行应用。【导学重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及重要推论(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通常是指所谓的位移公式和速度公式:S=v0t+1/2at2; vt=v0+at (2)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中,通常以初速度 v0的方向为参考正方向,即 v0>0;此时加速度的方向将反映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不同类型:①若 a>0,指的是匀加速直线运动;②若a=0,指的是匀速直线运动;③若 a<0,指的是匀减速直线运动。(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在具体运用时,常可变换成如下推论形式: vt2-v02=2as;)vv(vt021;△S=a△T2; )vv(vtt0221; )vv(vts220221当 v0=0 时,有:S 1:S2 :S3:……=12 :22 :32 :……SⅠ :SⅡ :SⅢ :……=1 :3 :5 :……v1 :v2 :v3:……=1 :2 :3 :……t1 :t2 :t3 :……=1 :(2 -1) :( 3 -2 )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v-t 图用图像表达物理规律,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来说,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 v~t 图线如图 1 所示,对于该图线,应把握的有如下三个要点。(1)纵轴上的截距其物理意义是运动物体的初速度 v0;(2)图线的斜率其物理意义是运动物体的加速度 a;(3)图线下的“面积”其物理意义是运动物体在相应的时间内所发生的位移 s。 【典型剖析】[例 1] 质量为 m=2kg 的物体,受到 F=4 N 的水平恒力作用,先在光滑水平面上由静止开始运动,经 4s 后进入动摩擦因数为 0.4 的粗糙水平面上,g 取 10 m/s2,求该物体从静止开始运动l0 s 内的位移是多少?[例 2] (常州中学 08 届高三第二阶段调研)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经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 9m/s 的速度跑完全程;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在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S0=13.5m 处作了标记,并以 V=9m/s 的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已知接力区的用心 爱心 专心1t0tgθ=av0vS长度为 L=20m。求:(1)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 a;(2)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例 3] (扬州市 08 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