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北斋雨后 (宋)文同 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 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 唤人扫壁开吴画,留客临轩试越茶。 野兴渐多公事少,宛如当日在山家。 诗人为什么会有”宛如当日在山家”之感?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诗为作者熙宁七年任兴元府知府时所作。诗中的清幽之景和闲适的乐趣,自然勾起了作者对过去山居生活的回忆。”野兴”即山居生活的乐趣。”宛如”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仕宦生涯产生了一些厌倦情绪,同时也表达了对旧日山居生活的向往。 【参考答案】 诗中所写的清幽环境和与友人观画、品茗的生活,勾起了作者对过去山居生活的回忆。”宛如”二字表达了对仕途生活的厌倦和对山居生活的向往。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长安秋望 (唐)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①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②。 【注】 ①《晋书 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②《左传 成公九年》:”楚子重侵陈以救郑。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后以”南冠”“楚囚”为囚徒的代称。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有关诗句简要分析。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写深秋拂晓的长安景色和羁旅思归的心情。首联总览长安全景,”凄清”二字,衬托心境的凄凉。颔联写因见归雁、闻笛声而思乡里、怀远人。颈联写紫菊半开,红莲凋谢,移情于物,更令人忆起”采菊东篱下”的陶靖节,油然而起归隐三径之心。尾联则用西晋张翰和春秋钟仪的事抒写胸怀,表达诗人毅然归去的决心。 【参考答案】 本诗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和退隐之思。尾联连用两个典故来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和退隐之思。家乡鲈鱼的风味此时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却囚徒似的留在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为何来!上句用西晋张翰的典故,表达思乡之情和退隐之思;下句用春秋钟仪的典故,是痛言自己留居长安之无为与归隐之不宜迟。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满江红 ① (宋)柳永 暮雨初收,长川②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