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新课标教材校本学习教研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校根据老师学校要求继续进一步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新教材活动,我们细细的研读了《数学课程标准》及《数学课程标准解读》等书籍。《新课程指导纲要》提出教学改革要着重从老师教的角度讨论变革教的方式转为从学生学的角度讨论变革学的方式。也就是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进展性学习和制造性学习,从而培育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欢乐数学”。而新的教材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教材的编写无论是从内容的呈现方式,还是页面的设置上都重视儿童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提供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这些正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新教材无论教学内容安排还是呈现形式,处处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重视和培育学生的能力为目的。现对本学期校本教研活动进行总结: 通过学习是我们深深体会到,要想搞好新课程改革,搞好新课程的教学就需要仔细讨论新教材,学习新课程标准,领悟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做到: 一、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培育学生的观察能力。 新课标指出: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阅历浅,无意注意占主导,观察能力有限。他们最初的观察是无目的、无顺序的,只是对教材中的插图、人物、颜色等感兴趣,不能领悟其中蕴藏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他们的兴趣,先给他们一定的时间看,接着,再一步一步引导他们观察,将他们的注意引入正题,按一定的规律去观察。 由表及里,由粗到细,由局部到整体,从而学会了观察的方法。 二、利用教材插图,培育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语言的进展和思维的进展密切相关,培育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促进他们思维的进展。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充分利用每一幅插图启发学生说,首先鼓舞每一位学生试说,并且不作统一要求,让每个学生把自己所观察到的说出来,接着再同桌互相说,这样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也进了一步。 这样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明确了物体的大小多少是从比较中得到的,又让学生把图的内容说得连贯、完整、具体,从而也培育了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推断、综合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创设学习情境,培育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的,而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同时也保留着直观动作思维形式。老师要从学生年龄特点和思维特...